州太守时的几个属官,朱铭也打算索要过来。当然,某些官员可能不愿从贼,朱铭对此并不强求什么。
至今朱铭还不知道,在大散关设伏,让他损失一千多精锐,其实是吴玠出的主意。
张镗带着大军围困宝鸡,姚古始终坚守不出,直至和谈结束都没打起来。
姚古那两万多西军将士,就此完整保留,估计明年会拉去山东剿匪。
而奇袭时被埋伏的义军精锐,也不是全都战死了,被俘虏三百多人。因为受伤感染,死了一百多个,剩下的全都释放送还给朱铭。
“拿印来!”朱铭喊道。
郑泓捧着大印,白胜捧着印泥,待朱铭签完字之后盖上去。
宋徽宗已经盖印了,在东京盖好拿过来。
李邦彦连忙拦住:“不杀三牲盟誓吗?”
朱铭反问:“两三年的约定,用得着杀三牲盟誓?”
李邦彦愕然。
这份和约是不设期限的,属于永久性停战。
但签署双方都知道,谁先积攒足够实力,谁就会撕毁和约翻脸打仗。
甚至在战前,朱氏父子就商量好了,义军有着非常清晰的战略目标:第一,击退朝廷围剿;第二,寻机占领南襄盆地。
陕西这边,有斜谷关做前哨站即可,剩下的地盘都可以放弃。
因为陕西连年用兵,且天灾人祸不断,民生经济已经极为困顿。除非横征暴敛,否则难以征收赋税,甚至还要倒贴钱粮进去救济。
还有就是,西军难以全部消灭,想要占领陕西全境,需要旷日持久的打仗。而四川是没有那么多军粮支撑的,作战期间只能在陕西就地征粮,说不定逼得士绅大族募兵反抗,到时候就更加难以收拾。
另外,除了汉中之外,四川其他地方都还没开始清丈田亩,接下来的任务是把各种内政搞好。
这么说吧,就算张广道打下东京又如何?
宋徽宗肯定提前跑路去东南,而北方全是烂摊子,朱家父子占下来就得承担治理责任。
而且地盘越大,需要的军队越多,粮饷负担就越严重。
南阳襄阳盆地,不但是东出的战略要地,而且比陕西更好治理。那里地广人稀可以用来奖赏立功将士,同时吸纳更北边的流民来开垦。每个流民获得两亩荒地,就必须佃耕立功将士的一亩赏田,以此保证赏赐下去的土地不被闲置。
别看奔袭凤翔的时候,多数士卒只获得两亩赏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