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家族被分拆之时,胡安国把文章给李邦彦送去。
李邦彦看了,顿时有些生气:“俺虽不学无术,却也是太学上舍出身,胡先生为何这般糊弄于俺?”
“非是糊弄,”胡安国说道,“不复《春秋经》,则洛学与新学无法相合。”
“你别管什么《春秋》,先把文章给俺做出来!”李邦彦懒得胡搅蛮缠。
胡安国却说:“李相公身为阁臣应该高屋建瓴,而非事事迎逢。大一统,通三统,此新朝之大事。在通三统的时候,李相公有的是机会做事。李相公所言医、数、工、农,皆可列于三统当中。”
李邦彦闻言沉默,重新阅读这篇文章,读罢之后仔细思索,随即说道:“且带你入宫去一趟。”
胡安国的文章确实重要,它牵扯到新朝开国的法统和政策。
朱铭读完文章,溜达着去找爸爸:“这个胡安国的学术野心好大,他已经脱离了低级趣味,金钱和权势不是他的追求。他想要把自己的学术思想,作为儒家正统传播天下,今后世世代代都奉他为宗师。”
“他在历史上很有名?”朱国祥问道。
朱铭说:“四书五经里有《春秋》,这你是知道的吧?”
朱国祥点头道:“当然知道。”
朱铭说道:“明代科举的《春秋》教材,实际就是胡安国的《春秋传》,直到清朝编修《四库全书》才改过来,但清朝的主流春秋思想依旧源自胡安国。他率先把‘天理’引入春秋经,忠君是天理,三纲是天理。在他以前,忠君可以不是天理,三纲也可以不是天理,忠君与三纲都能辨证讨论。”
“难怪他的书能做明清科举教材,做皇帝的当然喜欢得很。”朱国祥恍然大悟。
“见一见吧,”朱铭说道,“他那无条件的忠君理论,是以南宋初年为背景提出的,是为了帮赵构收拢兵权和人心。如今没有经历靖康南渡,我估计胡安国的学术思想,会跟另一个时空不太相同。”
朱国祥说:“那就见见。”
父子俩在秘阁的一处偏殿,召见李邦彦和胡安国。
一番拜见问候胡安国开始说正题:“今河北有伪帝,东南有赵佶,荆湖有钟相,又有西夏、金国等夷狄。二位圣人若建新朝,当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