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坚守城池,还是结营对峙,都不能一味死守,因为士气会下降得很快。
于是,平忠盛在对峙次日,就按规矩出去挑战。
平安时代之前和平安时代早期,由于存在对外战争,日本以军阵作战为主。而且拥有一股中央军,士兵需要定期训练阵法,还大量存在弓弩,远程火力决定战斗力。
迁都平安京之后,由于承平日久,中央军渐渐没了。
日本军队只在东北方,保留着少量军团武装。
而广大地区,则是以豪族武装为主。
战争规模变小,甚至农兵都懒得征召。往往是一个骑马武士,带着他的一群郎党出动,那场面跟社团火并差不多。经常以单挑决定胜败,“一骑讨”变得越来越流行。
如果是上千人的对战,也有非常严格的流程。
首先,穿着大铠的武士,骑马对射弓箭,并不近战厮杀。
接着,大铠武士派出自己的郎党,也就是那些步战武士,进行小规模的武士混战。
最后,双方农兵冲上去,乱七八糟的一通对殴。
大铠武士只跟大铠武士交手,他们不屑跟普通武士过招,甚至都懒得去砍杀那些农兵。
如果你是一个农兵,竟然敢对大铠武士动手,那你就是不讲武德要受惩罚的。
只见日军的营寨大门开启,平忠盛穿着大铠最先出来,身后是一群郎党武士跟随。再后面,又是一大群大铠武士,骑马带着各自的郎党列阵。
随后才是一大群农兵,排列成乱糟糟的队形出战。
这种大铠,跟日本战国时的铠甲还不太一样。
它在设计的时候,得遵循大铠武士的战斗习惯。主要是为了方便射箭和拔刀,防御性全点在防射和防劈砍上。
缺点一大堆,沉重且笨拙。
穿上这玩意儿,甚至无法大幅度活动,只能射箭和拔刀劈砍,很难做出其他复杂动作。
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唬人!
越拉风越好越华丽越好,各个部位根据使用者的喜好,甚至添加很多毫无实战作用的装饰。
它们是日本铠甲里的初代妖艳贱货。
此时此刻,平忠盛就穿着一件大铠。
头盔上竖起两支鹿角,其长度约为平忠盛五分之一的身高。
肩甲特别宽,而且以铜片连缀,金光灿灿能亮瞎狗眼。如此宽度的肩甲,除了增强防御力之外,最大“功能”就是限制使用者的动作灵活性。
甲裙也差不多,宽大重叠,武士穿上这玩意儿,大部分马术动作都难以做出。
笨拙沉重,上马都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