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连考两次举人失败,于是带着钱财去洋州求学——洋州书院如今名气很大。
没办法,具有明显异族特征的士子,居然被钦点为新科状元,实在是有点儿过于离谱了。
开封府尹亲自帮状元郎牵马,李中坐在马背上仿佛梦中。
很简单,第一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四字年号却一大堆,例如:太初元将、建武中元、太平真君、天册万岁、太平兴国、大中祥符……等等。
比如以放牧为生的吐蕃化汉人,如果想要重新汉化,不能强求他们改变婚姻习俗。因为那些看似不合礼仪、违反伦常的婚姻制度,是碍于恶劣的生活环境而产生,只有通过收继、异辈婚等方式,才能尽可能的延续部族生存。
新科进士集体去换官服时,这个青年引来一众侧目。
这张答卷的文笔相对朴实,而且典故也不多,能被皇帝看到实属不易。
能参加殿试的士子都很聪明,他们拿到题目之后,第一反应就跟年号对上。
李中的酒量极好,来者不拒。
该考生还分析地理环境的影响,阐述即便是吐蕃族内部,风俗习惯也就极大差异。以农耕为主的吐蕃族,跟那些以放牧为生的吐蕃族,在服装、婚姻等习俗上就有巨大差异。
一个北宋的边境番兵,正常而言属于炮灰。儿子居然做了低级将领,孙子竟然有钱读书科举,这太不符合常理了。
李中,字至诚,陕西湟州人。
前几名都写得文采斐然,而且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内容都差不多,只不过侧重点不同,无非是族源血脉、武力征服、德治教化等等。
一直发展衍化到宋代,“复兴”始终特指重振宗庙、社稷、国祚。
他靠着物理、数学等科目拉分,终于在陕西考上举人。今年会试也排名靠后,勉强踩着尾巴才没落榜。
传胪大典。
以上这些,其实还不算什么。
到了李中他爹的时候,被调去河湟担任低级将领,开始悄悄跟黄头回鹘做生意。
五胡乱华之后,更是被赋予特殊意义。
李中老老实实回答:“回禀陛下,家祖父是回鹘人,家祖母是吐蕃人,曾祖父是……是党项人。不过,家母是汉人,家祖母的祖上也可能是汉人。”
内阁和礼部好一通研究,认为“复兴”的词源来自《左传》,不过当时还写做“兴复”。
继而又讨论汉人吐蕃化的过程,武力征服是个最大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