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意味着,三天甚至是四天,车间里面临着无料可干的地步。
杨佑宁不在,陈宫也不在,杨小涛也找不到他们。
最后只能跟王国栋商量解决办法。
王国栋听说后,只一思考,就将分给他们车间的钢材份额交给杨小涛。
随后孙国跟战主任几个也听说了此事,纷纷将钢材让出来,总算是解决了钢材的问题。
当然,这份人情,杨小涛记在心理,今后要还。
解决了钢材问题,又面临零部件的问题。
杨小涛只能打电话给汪厂长,这次电话打通后,汪厂长回复,他们也在加班加点干。
让杨小涛放心,保证不会耽误事情。
还说了最近一批明天就能到四九城,今后只要不出意外,每天都有一批到达,让他做好卸车装载准备。
杨小涛只能亲自去车队找刘队长协调计划。
如此,时间过了一半时,生产量总算提升到一天十台。
这是所有工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杨小涛并没有觉的能提前完成任务而放松,相反一直在叮嘱众人,没有完成任务,达到目标前,一刻都不能放松。
何况这只是两百台,后面还有八百台呢。
众人心理鼓足干劲,继续忙活。
而这时候,消失好几天的杨佑宁两人终于出现在轧钢厂。
不等杨小涛抱怨两声,杨佑宁就将上级批准轧钢厂自主招人的报告放在眼前,有了这份报告,轧钢厂可以为拖拉机车间配齐人手。
只要报上去,上面会如数通过。
杨小涛心理的石头终于落下。
而接下来,陈宫拿出的订单再次砸晕杨小涛。
原来,这次军垦农场那里定了一千台,这大大刺激了北面的农场,他们在得到红星拖拉机的表现后,纷纷露出兴趣。
原先被地方保护起来的厂子根本无法阻止这些‘特殊’的存在,只能看着嘴边的肥肉落到人家碗里。
尤其是晋省,作为住在煤炭堆上的人,对这种烧煤跑路的铁牛更感兴趣。
于是,晋省的农业部门也发来了订单,同样是一千辆,而后面,还有一串要订购的单子。
杨小涛几乎不敢相信看到的,这,怎么一下子这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