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凭证,全靠脑子记。
“这样肯定是不行的,也没有史官,不记起居注,很多事情过几年就说不清了。你们又拿不出朝贡的证据,也没有野人女金出身的官员,退一万步说,要证明你们了解那些地方的历史地理也行——那在我们的地图上把地盘圈出来,这个是应该可以做到的吧?”
“什么都没有,地图也圈不出来,那怎么能印证你们说得是真的假的呢?用虚假的条件来骗援助,这就说不过去了吧?这我也没法和上头交代啊!”
虽然是在挑毛病,但建州这边的大人物,却没有谁闹脾气的,恰恰相反,个个都是听得仔细,尤其是黄贝勒,更是双眸闪闪,一副大有所得、如获至宝的样子,对于谢向上提到的很多点,他还扳着手指喃喃背诵,后来更是准备了本子,随时记录——对于他们来说,这些行政经验实在是太宝贵了。毫无疑问,这一次谈判对于建州的领导者来说,同时也是上了极其宝贵的一课,很多时候,谢向上、孙稚绳、王夫人随口几句话,都解开了他们长久以来的一些迷惑。
“上使,这事儿肯定不假。野人女金也认老汗为主,这是真真儿的事情。”
往上倒数十年,这几个建州贵族没有一个人会说汉语,但此时,《买活周报》已经面世八年了,关于华夏大民族观,华夏正统这个观点的提出,也已经过了七年整,买活军包运辽饷的时间算下来也是差不多的,可以说从买活军包运辽饷,再到敏军大杀晋商,双方联手,合力对建州实行贸易封锁,已经过了七八年的光景,到最后童奴儿甚至被逼得宣称建州也属于华夏,开始在盛京试着教民人拼音、汉语了,上层圈子的汉化速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他们还要发文章去驳斥买、敏双方的观点,为自己争取一些舆论上的回旋呢,都开始打嘴仗了,还不会说汉话怎么行呢?
因此,不但南下的狗獾,汉话说得很好,没几个月日常交流就没有什么障碍了,就连他母亲长生大妃,也都说得一口好汉话,只是地方口音有点儿重,她欠了欠身,为自己这里辩解道,“至于内旮旯的地理,俺们的儿郎,心里也是有数的,都编成歌了,您要是愿意听,能给您唱出来——从吉林乌拉去索伦的家乡,骑着马迎着朝阳走三天路那,看到了一条大河流……”
她用半汉半土的话语,哼唱了几句歌谣作为证据,“——只是我们心里明白,到了地方能引路,却做不了好地图,连你们带来的图,我们也没法做标记,圈出界线来——我们连看都看不懂那!就算是敏朝的上官们,他们就能圈出敏朝的国界线吗?我看,他们也未必能办得到呵!”
不得不说,这论点是相当有力的,虽然敏朝这里的官员们,脸色如常,但明显能感觉到他们的气势有些僵硬了:买活军用的这种新式等高线地图,的确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必须要学习了才能看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