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避免的折损,女子们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在感染中死去了,除了同时被养在后院的裹足养女之外,谁也不留心这些女孩儿们的夭折。
在赎身的名伎中,又有多少人死在第一次生产时,除了同行的伎女之外,也没有人会关注,这年代,产育本就是危险的事情,而名伎们至少还好在一点,她们在从良时,已经有了多年的工作经验,至少也结交了一些姐妹、朋友,会去关心她们的命运,那些一开始就被聘做外室的瘦马,若是后院里没有一个也是瘦马出身的姐妹,谁会在意她们的死活呢
“四十年前,同院子的十余姐妹中,最后被聘去做外室的瘦马,约有五六人,名字我都还记得清楚,童儿、依依、君卿但当时便已失散,从来再没有听说过她们的下落,至于从前在花楼做琴师时,识得的姐妹,便是赎身出去,嫁做人妇,不几年也总是香消玉殒,说是命薄,其实多数和裹足有关。只是当时并不知晓而已。”
“不过,其实从前便是知道了,又能如何呢在原来的境地里诸位姐妹都能明白我的意思,其实活得太明白,又有什么好的不如难得糊涂,自欺欺人,过得一日算是一日,甚至于有时病死了,也许还算是好命,免去了诸多的搓磨,有些苦仿佛真不是人能受的。便是我有时也不知道我怎么就撑着活了下来有了孩子,会好上很多,孩子小时,想着不能让孩子没了娘,孩子大了,那也想着你这一死,他们该多伤心呢”
据冯犹龙所知,郝嬢嬢有个孩子走在她前头,还留了个孙子,大概这孙子也是她新生的牵挂了。不过郝嬢嬢并未说起这事儿,而是平静地续道,“或者来说,人想要活下去,本就是一种不会消失的愿望,只要痛苦还没有压垮了这一层愿望,便总会设法活下去。”
“但,那就是真正的活吗来了这里以后,才知道,原来并非如此,原本那只能叫行尸走肉、苟延残喘,离咽气也就只有那么一点儿而已。直到在买活军这里安顿下来之后,饭够吃了脚,脚也能用酒精擦洗消毒,有药粉去肿,缓解了病痛,填补了饥饿,老身才感觉自己慢慢地活了过来。这都是很琐碎的事情,甚至于过于,仿佛不适合在这样一个有信王、吴秘书这些体面人物参加的场合中,长篇累牍地大谈特谈当真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这场面或许是能让旁观者感到尴尬的,但不论是吴秘书还是信王,都听得很入神,他们并没有任何反感的流露,这也让冯犹龙心中不由有几分感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个政权的确有一个政权的气质,不可避免地会沾染到在其治下生活的所有人身上。这样的事,在国朝不可想象,但在买活军这里却非常的自然。
“靠做辣酱的手艺挣到钱,是意外之喜,也要感谢贵人提携。”郝嬢嬢说到这里,又向张采风使致意,使得他的脸又红了起来,“由此,有了钱,又有了手术可以做,虽然也有风险,但我活到这个年纪,倒也不会去忧虑那些了”
她略微地说了一下手术的过程做手术是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清洗干净之后,躺上病床而已,随着一条毛巾捂住口鼻,大约一会儿之后,她便没了意识,再醒来时,手术已经做完了,脚上打了厚厚的绷带,有一种熟悉的钝痛,但疼痛之外,又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因为一直以来戳刺着足心的异样感的确是消失了。
“康复用了大约一个月,其实两周后便可以下地略微挪动几步了,一个月后,拆了绷带,伤口便可以碰水,可以站着洗澡。此后要穿着矫正鞋走路,重新建立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