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月考的成绩单,考得是越来越好三个月不见,又长高了,几乎能比我高出一个头来。”
徐子先本人并不算太高,大概165的样子,这是这个年代江南人正常的身高,此时南人能有165以上算是普通,170以上便算是比较高挑的了,似张天如、张宗子那般的身材,不但说明其祖上或许有北人血统,还说明他们是世家大族,已经有几代人都能吃得很饱了。
如徐子先,家道只算是殷实,还要供他科举,所以他只有165,亲生的大公子身子骨孱弱些,但自幼饮食质量不错,就有170,而徐骜过继时年纪很小,自小在徐家饮食,身子骨又壮实,一下又长到了175左右,大公子的几个孩子,看起来也有望和叔叔看齐。这范紫山家境普通,十六七岁却能比徐骜高一个头,成年后长到185以上希望是很大的。徐子先也点了点头,道,“不错,老范一家是北人南迁去湖广的,他生得高也不算稀奇。”
“就是实心眼,范家家风应当十分简朴,他自幼随父母箪食瓢饮的,真不知道家底如何,只是一心惦记着要快些学成归去,不在此处花钱了,我说让他留下来上专门学校若不是专门学校不花钱,他恐怕还不干呢。”
说到这里,徐骜也不由露出笑意这范紫山,说来和徐家的亲戚关系是隔了几层的,但还不算疏远。范紫山的伯祖父,是徐子先的连襟,也就是说,范紫山爷爷的哥哥的妻子,是徐子先妻子的妹妹。但因为范紫山爷爷去得早,几兄弟年幼无依,是在伯父家里长大的,犹如亲子,所以这层亲戚关系也可以说是比较近了。
在此时,一个有名望的家族,少不得有各式各样的亲戚故旧,遇事互相帮衬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徐家在云县落脚之后,这些亲戚投奔而来几乎是天经地义徐子先受谢六姐重用,有半师名分的传言,早已不胫而走,就连敏朝使团都给徐子先送礼,遑论别人
“徐先生我一向是叫叔父的,如今既得了意,我这个儿子想来云县上学,能不能托您照应一二”这类型的请托,徐家一年不知要收到多少,当然对他们来说,也不是没有好处,招引人才是可以加分的,政审分可以兑换仙器,这就让徐家人攒分的动力也很足了。
以徐子先现在的地位和工作成果,他们并不缺钱买活军给钱是给得很大方的,只要有成果转换为生产力,就有高额的奖金和专利费,而徐子先编纂的可是教学课本啊,他们收的酬劳那还能少了吗
再加上也的确连续不断的有投亲的需求,所以,虽然徐子先还是时常宿在学校,但徐家还是在云县筹建了一套宅院,尤其是设了宽敞的客房,这样也就不必老把来投亲的客人们到处塞客栈安置了,先在宅院里住几天,扫盲班考过了之后,便送到学校去寄宿,逢年过节,几个月接回来一次,关怀一下,考查一下学业的进度,督促一下学习的热情,讨论一下毕业之后的出路这一系列迎来送往的举动,可以说是人情上的必须,也可以说是经营着自己的关系网,从根本来说,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至于说其中的利弊,那就要看你是从什么角度出发去看待了。
从花费来说,必定是很大的,但关系网的好处也不可或缺,如这范紫山,数月前到云县时,徐家也一样殷勤周到地待他,此刻态度亦并没有太多的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