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去收购的重要人物,他也和买地的官府有了一些接触,收到了一些风声买地衙门有意派人前去接收叙州,并且承认它是自己领土的一部分。这也就是说,如果黄来儿等人在延绥一带举事的话
黄来儿回到老家之后,和张秉忠、舅父高迎祥、侄儿赤心儿等人,几番商议,并未能下定决心要在延绥举事,也没有下定决心要离开延绥来买地谋生他们在老家做羊毛生意,去边市经营,背靠乡党,地位其实是很稳固的,赚头也很丰富。买地云县固然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神仙地界,黄来儿在衣食住行方面,处处都有超过预料的新鲜见识,甚至大感自己完全是个乡巴佬,在云县要步步小心,一不留神就容易露怯但是,他们在云县,那点本钱根本不在豪商眼中,对于本地的地理人情,又没有丝毫的认识,难道要学着南方人做海货生意那不等着赔个底掉吗
再说了,父老乡亲们都在老家,多少也是做了一番事业,如今多少人仰仗着一帮兄弟度日需要他们来排解生产生活中的纠纷光是对于这十里八乡村寨的责任感,也让他们不能轻易地抛弃本地的基业。也正是因为本地的日子好不容易要好过一些了,之前已经闹了多年的战乱,光是从民心方面考虑,黄来儿和张秉忠也认为,现在关陕的路还是在向上走,官府似乎没有呈现出明确的打压之前,似乎还应该慎重从事,不要贸然举事为好。
而且,当然也有更现实的考虑,就是他们还没有看到官府对叙州帮本土势力的安排冒着生命危险举事,还要邀请外来的势力占了正主的名分来统治自己这本来就已经吃亏了,如若还被买地压制忌惮,乃至于投闲置散,无法飞黄腾达那他们是图什么啊这不是自己找事吗又不是过不下去了,小日子美着呢,何必自讨苦吃
这些确实都是很有道理的考虑,但是,倘若不举事,来自艾举人这些地方士族的压力,便始终无法彻底消除,虽然现在艾举人对黄来儿是很客气了,还免去了他们家的债务后来黄来儿发达之后给了点钱,两边一笔勾销了,但是,黄来儿对于这些地主,打从心底是十分厌恶的,他又不愿看到自己牵头的羊毛生意,最后滋润了这样的人家,到最后最大的好处还是给地主家吃去了,百姓们的生活只能略微润滑那么一点儿,尤其是来过云县,看到云县百姓的日子之后,他更有一种怨望,希望能在家乡,在关陕,尽快地消灭地主,过上买军来了不纳粮的生活
买活军虽然也收保护费吧,但是数目不多,尤其是对丰产的作物来说,只拿走不到三成,还不收取其余的苛捐杂税,对于黄来儿这些关陕来的汉子来说,这不叫纳粮,应该叫做实物税,他反感的纳粮,是五成到七成的苛刻地租,每年花样翻新的劳役,那都是叫人活不下去的东西,买活军收的保护费,相比之下根本都不算什么了。除了收保护费,以及兴修村子一些公共的区域,以及村民自发地营造附近的小水利之外,其余修路修桥的活,买活军一律都是雇人去做的,光是这一点,就让黄来儿大为艳羡,恨不得立刻就照搬到关陕去。
哪怕只是能实现这一点,其余买地的好处一点都沾不上,那也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