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贫瘠,没有什么人过去耕种,选址在那里,只要修一座桥,便可和县城联通了,周围的村子过去也都方便,碍不着巽山村什么事。
“倘若不选这里,可能就要选到县城西边去,到时候,离我们就有一天多的路,这些好处当然也就都没有了,都给了那边的八子村、连山村了。”
曹主任再强调这一点,似乎是要引起村民们的紧张感,但并不是特别奏效,大家虽然听得一愣一愣的,但因为完全没有实感,也就很难想像厂子建起来之后,自己能到手多少好处,这都是完全没经历过的事情,就和听故事一样,主任虽然说得好,但听过就算了,真要明天说厂子换选址了,也不过就是嗟叹几声,要说失落到闹起来,真不至于,比起来,大家更关心的还是传说中的果树苗——那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种在自己院落里,五年就开始结果了,岂不是比这个没影子的水泥厂来得激动人心?
“曹主任怕是又想要借势逼迫我们分家了——最好还要分开迁徙。”
那放了话,必要拿到果树苗,不然就要闹起来的汉子,从社祠回家之后,一边洗脚,一边也和自己的婆娘低声唠嗑起来,头头是道地分析着村主任的心机,“今日看他把水泥厂吹得牛皮上天,老子就晓得他打的是什么主意,上回去赶庙会,你娘家村子里不是谈起来了?他们那个村在搞‘换户’,当时我就说,曹主任和邻村郑主任关系好,指不定也想在两村之间搞这个!”
所谓的换户,这几年来湘西村镇并不陌生,当然,他们不会知道这种政策的来源,是数千里外的客户大迁徙,所谓的换户不过是地区上小规模自发性的拙劣模仿——对于村子里的大姓、地主,其实买活军在入驻的时候已经杀了一批劣迹显著的了,同时还从县里的老爷们手里,掌握了一大批耕地。这些耕地有些被分配给下山的流民耕种,有些分配给村里本来的佃户、少田户——其实就这一点,就足够村里的大姓不满的了,因为地主手里的地肯定是好的,这些好地没有给在村里本来兴旺的宗族,反而给了外来户,虽然挑不出理,但心里不痛快也是难免的。
为了安抚这样的情绪,也是为了推进分家的脚步,有些村子就联合起来,搞‘换户’,也就是说,大姓人家如果愿意分家出来,到邻村去耕种,那么,就按人均耕田亩数的标准,把村主任这里剩下的好地分给他们,同时他们留下来的地,则被集中分给迁移下山的山中隐户来耕种:这一点是很关键的,决不能分给村里已有的其他农口,因为这些大姓宗族的地块很多都是相连的,分了一块给村里别人,这别人必定会被邻近的田主欺负,因为这一层顾虑,他们也不敢要。
反而是山中隐户,迁移下山后抱团取暖,把地分给他们,他们腰杆硬,不怕打架,对村主任忠心耿耿,知道这是唯一能依靠的对象,反而合适。更说穿了,有了这一层矛盾在,村主任也不怕大姓和外来户和睦起来,就不听他的使唤了,底下人便是要这样,在村里要斗起来,又不能过分,如此主任说话才有权威,上头的各项政策也才能铺得下去。
换户这个政策,符合村主任的利益,各村之间就都跃跃欲试,小规模试行了一阵子,见县里不单没纠正,还让他们写文章总结经验上报,因此便在永华县附近开始泛滥起来,很多村里兴旺的人家因此也有了瓦解的迹象,巽山村这里,他们村倒是没有什么地主,因为本来荒僻,大家都是勉强过活,也谈不上有谁在村中横行霸道欺压别人家,这样一来,曹主任手里就没有什么好地——或许也是因此,他一直没提换户的事情,只是两个大姓暗地里也都提防着,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