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不能止说这‘戒律’,我这里还有‘菩萨十诫’,还有‘比丘之戒’,还有‘密乘戒’,还有根本戒,还有这种戒律,那种戒律,这个部派的戒律,那個部派的戒律。
天竺的戒律,密法域的戒律,这位大师的戒律,那位大师的戒律!
但是在教你之前,须得我为你灌顶,授戒。
你也须得受戒。
戒不到,‘戒律’就不到。
你既然要学这‘戒律’,戒定慧,戒定慧,伱的戒,到了无?
你的出离心,能发起别别之见了无?
你的出离心,能发出来出离戒了无?
你可知求别解脱戒了无?
可知否?
可得否?
可持否?”
陆峰便是止问了一个问题,无有想到眼前的“班智达上师执念魔”,却接连不断,如滔滔江水一样,蔓延不绝的反问,便是在眼前这位“班智达上师”的一字一句之中,陆峰只觉得眼前好似是有一座大山川压在了他的身上,压迫的他一动都不可动。
但是陆峰止观想自己的“不动心”,观想自己的“出离心”,在他头顶的“性意”化作的“戒尺”,逐渐破开了眼前的这一座大山,不管是眼前有甚么,他都可以突破!
应他有,应他持,应他无所惧!
可,可,可!
都是可!
他有出离心,他可持戒律,所以他不怕,所以压不住他!
故而他的腰杆子,越挺越直!
按理来说,陆峰的本尊上师——两位,无管是哪一位,都是须得给陆峰节节授戒的,从低到高,但是陆峰却止受过一次戒,还是在得“第六阶次第学位”之后,方才有的事情。
自那之后,陆峰是无有被人授戒的!
特别是明理长老将那泉州翻译来的“律”给了陆峰,陆峰开学的时候,他都是须得以“戒”为本,但是他的那两位上师,一位是打算“夺舍”,并且在八百年前,他学的部派手段,无有现在这般的在意“戒律”。
另外一位“老僧阿康”,他学的更不是这一套。
他学的完全不是以律为本的这一套,所以陆峰奇怪的在“戒律”方面,无有人引路。
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他学的和以前的“莲花钦造法寺”,乃至于现在“诸法本源之寺”都并不同,故而陆峰现在在学“戒律”,但是因为种种缘故,学了,却无有人做他戒律上的老师。
但是他无有一个“金子一样的上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