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人,带着他征讨周边不服汗庭的部落,后来还为他生育了七个儿子,用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才统一了西蒙古各部,这时候的满都海已经年近六十岁了。
明军占领汗庭之后并没有大肆杀戮,也没有要收兵的意思,敢反抗的镇压下去后,他们就地安营扎寨,做起了落地扎根的准备。
后续从大同过来的商队也证实了这一点,源源不断的商队带来海量的物资和民夫,大批的工匠和民夫在官员的组织下开始挖土建窑,开山凿石,明显是在做建城的准备。
这里地处阴山山脉的大青山东段,北部丘陵山间盆地交错,有大小不等的平原可以放牧,南部为黄土丘陵地区,蒙元时期叫做集宁路,后世称作乌兰察布。
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海洋,这里的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少雪,春燥多风,夏季凉爽,秋凉多霜,相比苦寒的漠北地区,对游牧民族来说,这里算是难得的放牧场所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这里曾经归属短暂设置过的云中郡管辖,随着秦末大乱,游牧民族重新占领了这一区域,这里先后生活过匈奴、鲜卑、突厥、契丹等多个游牧民族。
根据后世的数据对比,大部分北方的游牧民族其实与中原民族基因相似度很高,大多源自同一批祖先,只是不同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变成了不同的民族。
那些匈奴、东胡、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不同的称谓,与中原王朝汉晋隋唐等朝代差不多,变换的只是不同势力,根源上都流淌着同一批远古祖先的基因血脉,尽管也有西部迁来的不同民族融入,那些都没有占据过主流。
一代代叱咤风云的枭雄人物,本质上都是族群生存压力驱动下的产物,假如族中民众都衣食无忧,谁还愿意跟着他们去四处征战,提着脑袋卖命,那些人想建功立业都找不到机会。
想要结束各民族互相征伐,杀戮不断的局面,根源上还是提高物质生产能力,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让大家不再有生存的压力。
曾凡忽然发现,这些不正是自己擅长的嘛,提高作物的产量,改良草原的牧场和畜牧品种,同时还要限制人口的生育速度,无序的繁衍,再多的资源也会有耗尽的一天。
建立相对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其实并不难,真正难的是让人克服自己的私心贪欲,只拿自己应得的部分,自从人类有了财产私有制度以来,所有的内部纷争不都是源自于此嘛。
直接去除人的私欲有点违背曾凡的理念,可是在这个世界,他们夫妻的意念场能力理论上可以覆盖所有人,通过奖善罚恶来引导人们遵纪守法,不贪不占似乎完全可以做到。
被俘虏的满都海,巴图孟克,还有他们的子女,部落头领贵族几百人被谢迁押送回京城,与他们一起到京城的,还有这一战出力不小的亦不剌和兀良哈三卫的首领们。
大明几十年没有打过如此大的胜仗,谢迁作为这一战的总指挥,当然受到了最隆重的欢迎,曾凡率领文武百官亲自出城迎接,摆足了阵势,谢迁的声望一时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