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蹲在书店门口聊得很投机,曾凡将自己的一些锻炼心得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曲永斌,他也想看看这家伙的潜力怎么样,能不能开发出感应能力的新用法。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之所以教导曲永斌,是因为感应到对方某些方面和自己类似,可以说是同一类人。
曾凡根本不担心曲永斌有了能力会危害自己,任何人的私心在他的思维感应能力前面,都无所遁形。
善恶这样的品质最容易分辨,人其实没有绝对的善与恶,绝大多数人都是善恶夹杂,关键还是对度的把握,涉及到利益抉择的时候,理性能不能克制住自己过度的欲望。
在世俗道德框架内争取自己的利益,能顾及到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就可以称为善,不讲道德,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那就是恶。
没有纯粹的善人或者恶人,自我要求可以行善去恶,对朋友也就只能看大事上面不为恶就够了。
儒家的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基础的就是修身,修身最基础的就是正心诚意,简单的理解就是真诚待人,言行一致。
一个人是不是心正,即便没有特殊的感应能力,曾凡也能感应出来,心正的人才值得交往,就算做不成朋友,也不用担心会害自己。
曲永斌应该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即便是遇到了出乎意料的情况,也没有表现的太忘形,说明他懂得克制。
知道曾凡拥有特殊的能力后,也没有表现的太迫切,对他随便就许下什么承诺,这样的人反而更值得信任。
轻诺必然寡信,事情记在心里比挂在嘴上更重要。
在曲永斌身上,曾凡也发现感应能力入门最难,可是一旦入门,哪怕只是感应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也可以逐渐的增强起来。
在他的暗中帮助下,曲永斌闭上眼睛很快就能感应到的街道上的大致景象,至少正常的走路不成问题了。
“这个墨镜我用不上了,送给你戴吧!”曾凡将兜里的墨镜送给了他。
“多少钱?算我买你的吧!”曲永斌问。
“那不用,我也是捡别人不要的,就是一个普通的墨镜!”
两个人说话的功夫,曾凡看见张秋鹏从胡同里面出来,肩上背着一个大书包,远远的冲他挥手。
曾凡给他们俩人简单做了个介绍,然后就拦下一辆出租车,跟曲永斌告别,和张秋鹏上车离开了东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