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马皇后出城十余里相送。等到回程时朱棡自折道去了龙江船厂,朱标也是急急返回内阁,忙着去做一件大事。
“科考改革”,这项朱标谋划了数年的国政,即将全面落实了!
这算是太子朱标第一项亲手拟定的国政,此前朱标虽也参政,还通过内阁把持了朝中超过八成的势力,可那归根结底还是在对老朱的政策“萧规曹随”而已,所有有关大明的改革,全都出自老朱的亲自推动。“科考改革”,则是由朱标自己提出、亲自与内阁诸官完善的第一项、连老朱都没有太过插手的大政。
站在朱标的立场,他其实他并无必要做这件事。改革科考势必会得罪一大部分的旧文人。莫看这些人如今在老朱和朱肃新学的打压下日渐势微,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们潜藏在水面之下的势力,依然十分庞大。
改革科考,难不难尚且另说,还定然会损伤士林之望。
不过朱标已然无所谓了。放在几年之前,他或许还会在意在文人之中的名声,一心想着要做一个圣贤书中的“仁君孝子”“古之圣君”,使大明能够“众正盈朝”,实现“三代之治”。但现在,他已然没有那么天真了。
国家的利益才是最根本的利益,而在国家的利益与文人的利益中间,他身为太子,屁股必须稳稳的坐在国家的利益这边。
旧式科考已经成为了谋取更大国家利益的绊脚石,那么他朱标身为大明未来的国君,理当试着用这些天子的手段,将之根除。
这是朱标自己领悟出来的“为君之道”。为帝王者,承一国之望,手握无上权柄。不是为了享乐,也不是为了史书上写的、文人嘴里的仁君名声。
而是为了在关键的时候,能够使用手中的权柄,操弄、引导国中各派,使他们的作为倾向符合国家利益的方向。而对于对国家利益有害之因素,也只有帝王才能摒除一切派系利益的迷惑,下手剜去弊病。
只有高高在上的帝王才能有这样的权柄,那么帝王,也就应该有这样的决心。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