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陛下竟然是想要,开民智!
如此之大的消息,震的朝中百官脑门嗡嗡作响,与此相比,连方才他们还在心心念念的南北士子对立之事,都显得无关轻重了。
读书人们嘴里,自是都有着伟大的理想。用北宋张载的话说,便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但说是一回事,心里如何以为的,又是一回事。读书人为何高高在上?就是因为他们垄断了知识,垄断了识字的权力。因为是读书人,所以他们才高高在上,所以他们才可以牧民,学问是高不可攀的,因为获得了学问,所以他们读书人方才高人一等,方才高不可攀。
而陛下,竟然希望其他百业,也能识字读书?如若此后当真如此,那么此后读书人的这一份优越何在?学问就是读书人阶层和其他阶层,最本质的差别所在。虽然大明朝并不像安南那么腐朽,士族垄断学问,余者无晋身之阶。但大明的读书人阶层本质也是闭塞的。
你想成为高贵的读书人,你得拜师,你得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你得受尽求学的苦楚,才能够跨越阶级,成为读书人之中的一员。是否读书识字,就是读书人之所以高贵的基础。
而现在皇帝陛下想要将这份基础下放,希望以后种地的也能识字,做木匠的也会念书……那么读书人的高贵何在?其优越又何在?
退一万步说,现在百姓们对于他们读书人,是有着一种盲目的崇拜心理的。开了民智,百姓们还会乖乖的听话么?他们这些人,还怎么管理那些百姓们,还怎么“牧民”?“陛下,此事万万不可!”马上便有人跳了出来,向朱标谏言道。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智一启,百姓们有了心气,官府难以制之,必将使天下大乱……此为祸乱之道啊!臣请陛下务必收回成命!”
又有几个官员出来附议,朱标笑道:“爱卿此言差矣。”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此亦圣人之言。”
“这‘可’之一字,一曰应不应该,二曰能不能够。”
“以圣人其他话中之意,此句中‘可’字,宜是‘能够’之意。非是圣人意指愚民,仅是指出‘百姓日用而不知’之现状,并为之悲叹而已。”
“圣人亦悲民之不知,而今距圣人之世,已上千年。若再不开启民智,何日才能实现圣人理想之世?”
朱标的儒学功底,丝毫不下于这些朝中文官。再加上其如今皇帝的身份。这一番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解读,基本上可以算作对这句有争议的圣人之言的盖棺定论。
几个反对的官员们一时哑然,刘三吾也是不赞同开启民智的。在他看来,学问乃金贵之物,传授学问应该慎之又慎,其可轻传于鄙贱之民?
苦思了一阵,想到了一个理由,于是他出面道:“陛下,开启民智,靡费必巨。”
“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呵呵,刘卿家多虑了。朕自然是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