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其实关于昨天的事情,主要是因为《大唐日报》和剧场等全国性事宜我都多有参与,所以老百姓们才会对儿臣眼熟很多,绝不是他们心中没有父皇。”
“朕明白的,”李世民淡淡道,“你也太多心了,朕岂会是这样小肚鸡肠之人?”
“哦。”
李祐点点头,也正因为知道李世民并非小肚鸡肠之人,所以李祐和李世民相处的模式才会越来越随便。
只是上句话的话音还没落下,李世民就又补充道:“对了,下期《大唐日报》给朕做个访谈吧。”
李祐:“……哦。”
“还有,记得找最好的画师,附上朕的画像。对了,朕记得你的那个什么写实流派就不错,记得把朕画的像一些,又不能失去威严之气,要印在《大唐日报》最显眼的地方。”
李祐:“……好的。”
吩咐完这些话之后,李世民脸不红气不喘
,仿佛刚才疯狂要求曝光率的人不是他一样,直接就转换状态和李祐商议起军情来。
李世民拉着李佑走到挂着的地图前,指着地图道:“朕想了许久,准备差一将从莱州走海路,从海上登陆进逼高句丽,阳杰以为怎么样?”
李佑想了一下,急道:“这样不行!”
李世民奇道:“这是为什么?”
李佑想起在历史上成吉思汗的儿子,那个元朝皇帝忽必烈,曾经率大军走海路,去征服日本,结果还没登上日本就被风浪将大军全部掀翻了。
虽然现在走的是黄海,但风险确实也在,而且目前的战船水平远不及元朝,这风险能不冒就不应该冒。
毕竟李祐一向是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大军又怎么能冒无谓的风险?
李世民的这个想法虽好,却没想到细节处。
“儿臣以为,不需要两路大军,也同样可以将高句丽拿下,那又何必费时费力的去走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