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此事呢,这些言论,虽然新奇,却十分实用,比起我们所写的圣贤之道可以说是实用多了。”
徐立叹了口气道:“我已经决定了,不考进士科了。”
“徐兄何故如此,莫非要去考明经科不成?”
骆宾王大惊道。
这年头,科举只有明经科和进士科两种,尤以进士科更容易做官,出人头地。
“都不是,我已经决定了放弃之前所写,改为钻研秦大郎在报纸上刊登的新策论,我感觉,这些新思想,才是我大唐未来发展的方向。”
徐立笑了笑道。
“这倒也是,小弟对于秦大郎也是佩服的很,不如一起陪着徐兄研究好了。”
骆宾王思索了一下,大笑道。
“贤弟不可,你和我不同,七岁《咏鹅》一诗已经名传天下,若是参加进士科,当有很大希望中举啊!”
徐立连忙劝阻道。
(唐朝的科举,是没有糊名和抄写制度的,中不中举,名气比起考场作答都要重要)
“和徐兄一起研究,未必就不能参加进士科啊?”
骆宾王笑道:“小弟和徐兄观念一致,觉得秦大郎的新思想才是正途,加上秦大郎如今的地位,小弟以为,今年的科举,考的是否还是诗赋还不一定呢?”
“对啊,正好这报纸之上,还有征文的信息,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若是能刊登,不仅可以提高名气,又有稿费,一举多得呢!”
“对,秦大郎果然是大才,这稿费和便宜的书籍,可是我等读书人的大福星啊!”
两人一起开始研究起报纸上刊登的各种新思想起来。
而徐立和骆宾王等人的觉悟,也开始在长安城的学子们之中开始慢慢流行起来。
圣贤教导,似乎都远不如秦大郎的教导呢。
大唐的学子们,思想还是很开放的,也很愿意接受新的思想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