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钱了而已。”
成为焦点的唐俭如同被中箭的兔子一样跳起来道:“只要秦王殿下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户部绝对没有意见。”
“也是,这铁路虽然好,但是这个价格,确实是贵了点,一万里铁路,差不多就可以再建设一个松江府了。”
房玄龄心中也是感概万千道。
动不动就是上亿贯的超级大项目,他这个宰相,也是无能为力啊。
“虽然前期投入是大了点,但是带来的效益却是更佳啊!”
工部尚书高士廉不服气地道:“后期的商业价值就不说了,光是这上万里的铁路,就要动用数以百万计的民工,可以带动数十万家庭就业制服,培养出几十万合格的工人这点,就血赚不亏了。”
他常年在全国各地奔走,监督各大工程,对此是最有发言权的。
大唐百姓们对于文化的向往,还是极高的,只是之前读书的门路一直被世家权贵给把持了,苦无门路而已。
如今在工部的各大工程之中,通过实际上岗操作,再加上各种扫盲教育培训班,至少有三百万以上的大唐百姓达到小学毕业的水准,可以熟练掌控千个以上常用文字和简单的计算,已经能看得懂经过简易化的操作和维修手册了。
这些人,已经算得上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初级工人了,对于大唐来说,绝对是弥足珍贵,也是商业工业大发展的潜力来源。
否则再先进的工程生产线出来了,没有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人来操作,也根本发挥不出来能力。
而且这些人都还在进步之中,不少人都会自觉借阅和购买书籍自习,不少原本就有工匠基础的甚至还通过了由大唐三大科研院主持的工程师等级考试,成为了令人羡慕的工程师。
而这些工程师获得的丰厚回报和待遇,又鼓励着其余人努力学习,不断上进,已经形成了一个极其良好的学习风气。
这才是高士廉觉得收获最大的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