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战舰的电线或者外星生物的脑子,但其实只是指甲盖大小的东西罢了。
且不论效果,光是这些相连点阵的工作量,普通芯片设计师做出来也得大半年时间!
师徒俩脑力异于常人,动用了数学和生物的理论去做,大部分回路属于现成的,因此短短一天神速搞定这一版本的芯片框架。
“来吧,互换一下看看!”相晓桐说。
“正有此意!”宋河也迫不及待想看看老师的方案。
两人交换笔记本电脑,身体微微前倾,像考试之后学霸对答案一样,认认真真审阅对方设计的仿脑芯片。
很快,两人相继疑惑出声。
师徒俩都以为对方的思路会和自己差不多,岂料交换过来一看,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宋河版本的仿脑芯片框架,神经元规模8万,突触规模4800万。
相晓桐版本的仿脑芯片框架,神经元规模20万,突触规模4000万。
从比例上看,宋河走的是高突触路线,而相晓桐走的是高神经元路线,侧重点不一样。
“你这突触太多了吧?连接太多太混乱,不会导致串信号紊乱吗?”相晓桐忍不住道。
“老师我还想说你呢,你这突触怎么搞这么少?堆积神经元算什么本事?”宋河也毫不示弱,“频繁有效的突触连接才是技术,堆神经元典型的笨办法,还不如堆芯片数量!”
“我给你说,突触连接这方面水很深,你现在的实力驾驭不住。”相晓桐郑重道,“你这方案,我不看好。”
“你那方案我也不看好。”宋河顿了顿,“要不咱们各做各的,最后造出样品看看效果?”
“行啊!”相晓桐答应,“没准最后两个方案都能跑,但我的方案肯定跑的快一些!”
“像氢弹一样是吧?tU构型和于敏构型。”宋河笑道,“老师你那是tU构型,我是更先进的于敏构型。”
“痴心妄想,我才是于敏构型!”相晓桐不甘示弱。
“打赌吧?拧耳朵!”
“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