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是很简单的,没有太多的操作性可言,主要的功劳,都是离心机的。
方子业抽去胰酶悬浮液,避免过度消化把细胞给弄死了。
因为贴壁生长的细胞,就相当于是在寝室里熟睡的小学生,胰酶相对于给寝室里扔一颗烟雾弹。
但烟雾弹只是让他们出寝室这个门,而不是把他们关在里面给熏死了。
然而,等到方子业把分离好的细胞群都完全悬浮起来,重新进行了配比之后。
方子业就赶紧先把悬浮的细胞进行一次计数处理。
细胞的计数操作,暂时不在细胞房里,得去匀一点试剂,去跑一下流式细胞仪,把浓度确定好。
同一批样品内的细胞浓度,可以等同。
就好比你喝一瓶饮料,第一口和最后一口,原理上应该是甜度或者味道是对等的。
可计数完后,方子业并未把样品带回,而是在那边,就直接封闭丢进了生物垃圾袋里。
但知道了浓度之后,方子业的操作就开始了。
稀释样品,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把1ml的样品,加入99ml的水,然后就稀释了一百倍,而如果是把1ml的样品,加入到999ml的液体里面,就是稀释了一千倍。
而在进行浓度梯度的实验时,就需要重复操作这么一次,一般每次是稀释10倍数。
按照正常的操作,其实只需要提前把液体量配好。9ml、99ml、999ml。
然后再加入1ml的细胞悬浮液进去,然后分别配匀后,再抽取9ml+1ml中的1ml,转移到99ml中即可。
最多就是换几个移液枪头的事情。
但今天的方子业,却不是这么操作的。
他是把移液器,调到了200ul后,再直接往下面挤出来1ul、10ul以及100ul的量,到培养皿中。
没有调节刻度,也没有更换移液器。
这种操作,绝对是袁见打的操作。
毕竟啊,这相当于是盲操了啊,你要在200ul的移液器下,非定量地挤出来1ul的液体量,这不是扯犊子么?
可方子业还就是这么做的。
自然,这些稍微细节性的问题,旁边正在操作的刘师兄和洛听竹二人,都没看到,就看到方子业的移液器枪头都没有更换,就这么如同小鸡啄米一般地点点点,点点点。
点了有一阵后,方子业再把不同的样品,都分别再加了999、990、900ul等位基数的纯粹培养基液体。
然后才再增加几根试管,重新用最标准化的操作,继续稀释细胞浓度。
这一次,方子业是为了寻找最佳操作的细胞浓度数量级,最后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浓度进行试验。
毕竟,目前方子业在做的这个mirna与骨巨细胞瘤中的hk2的关系,是没有其他人做过的,方子业参考了其他肿瘤细胞与hk2关系的最佳浓度,没能够得到最好的图片,方子业就只能是自己再去找了。
一切都是未知数,甚至连参数都是未知数,这就是一些基础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