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
在杨国忠接任左相之后,身上所兼的官职已达十余个,且都是实权部门,但依然不满足。李林甫原本兼任兵部尚书,他死后由兵部由李非代管,但玄宗并没有授李非兵部尚书一职,杨国忠看到了机会,再次通过杨贵妃,想要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
李非知道杨国忠草包一个,又刚愎自用,得知他竟然想染指兵部以后,直接向玄宗说道:
“陛下,兵部尚书一职目前空缺,由臣代管,我此前曾在兵部任郎中一职,目前天下大定,我打断削减军费,用于民生,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只要能省钱,那没什么不可以的,玄宗想都没想,直接先答应了李非,把杨国忠气的七窍生烟,认为李非是在有意和他作对,自此以后,政事堂议事,杨国忠开始公然对李非横挑眉毛竖挑眼,到处挑刺。
这时候的李非已经不是当初的李非,已经具备了相当丰富的政争经验,再加上杨国忠不学无术,胸无点墨,总是在杨国忠一段长篇大论之后,简单的三言两语就将他辩驳的哑口无言。所以,即便杨国忠骄横,但他拿李非没有一点办法,政事一直还是由李非主导。
可杨国忠为了表现自己的左相之威,始终闲不住,一日,他竟然向玄宗上书,说听说南诏依然有不臣之心,暗地里对大唐有觊觎之心,要求出兵讨伐。
剑南节度使张守珪和李季卿一直和李非有书信往来,李非知道,南诏现在根本无力对大唐构成威胁,且六诏合一之后,南诏已经向大唐开始岁贡,所以,李非一封书信给了二弟李季卿,随后,张守珪返京述职,向玄宗汇报了南诏目前的情况,这场无谓的战事才没有进行。
紧接着,杨国忠又上书,说长安周围兵马不足,一旦发生战事,难以确保长安的安全,需要从边防的藩镇抽调兵力补足,谁知这正中李非的专长。
当年他在兵部任郎中之时,早已将全境各处的军镇了然于心,有多少兵力,有什么兵种无一不知。直接当着杨国忠的面,一通驳斥。
就这样接连两次之后,玄宗让杨国忠多听取李非的意见,不能单凭意气用事。杨国忠更加的妒火中烧,和李非形成了水火之势。
杨国忠见在李非这里始终得不到便宜,便开始暗地拉拢安禄山,哪知在安禄山的心里,他杨国忠只不过是个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