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宝四年年初,李适之在庭州举旗,以“苍生皆苦,昏君无道”为理由,正式叛唐!
两个人都傻了。
此前所有的记载,都没有李适之叛唐的史条,怎么突然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
尽管之前李飞也怀疑李适之一系列的行为,但还不至于想到李适之竟然会先安禄山一步起兵,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关键李适之在庭州起兵,没有直接南下,反而北上,和白眉可汗组成联军,先灭了葛逻禄部,随后又返回了庭州,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看到李适之反了,准备起兵北上讨伐。而此时的吐蕃也按捺不住,开始在边境蠢蠢欲动,于是高仙芝无奈,只能中途回防。
在往后的两年时间内,李适之联合突厥残部一路东进,连夺沙洲、肃州、甘州,逼近凉州,随后,剑南节度使张守珪举兵西进,吐蕃收缩防守,高仙芝这才腾出手来对付李适之,连战连胜,最后把李适之困在甘州,李适之最后兵败身亡。与此同时,南诏,契丹,北奚等等看菜吃饭,全部返水,安禄山被紧急重新派往幽州戍边,一时间,烽烟四起,天下大乱。
可在这里面,李非就像凭空消失了一般,安禄山竟然毫无动静。
直到后面天宝十年,安禄山叛唐,平卢兵马使史思明跃上历史的台面,史称“安史之乱”。
历史兜兜转转好像又回到了最初的道路上。
李飞和牛倩倩看完,对视了一眼,沉默无言。上辈子
李适之的奏章到了。
玄宗看完之后有些疑惑,问高力士:
“之前李适之言之凿凿,说一定是突厥残部响应白眉可汗所为,如今又说经过调查,是葛逻禄部,朕怎么看不明白了。”
“陛下,李适之当初说的确实是白眉可汗,现在他又说那些袭击蒲昌的骑兵逃往的方向是庭州西北方向,进入了葛逻禄部族的域内,他由此判定,是葛逻禄部族所为,不过葛逻禄现在依附于回纥,老奴也觉得有些蹊跷。”
“这个李适之,朕不该放他离开长安。”
“陛下的意思是,李适之...”
“事出反常,朕不由得去想,给李适之下旨,暂时削去他的节度使一职,改为节度副使,北庭节度使暂时由高仙芝兼任,让安禄山选派御史台的官员去一下庭州,给朕查一下。”
“老奴这就去办。”
当安禄山闻听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本来以为李适之已经逃过了一劫,没想到玄宗竟然突然对他发难,随即调派了御史台一名御史中丞出发前往庭州。
杨国忠则趁机对李非发难,上书给玄宗说他们父子皆有嫌疑,应该在御史台调查李适之之前,立即将李非召回,防止他们父子再次合谋。
玄宗觉得有理,于是再次下诏,让李非停止在丰州的调查,和陈玄礼一起即刻返回长安。
很快,李非就接到了诏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