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下旨对叛军动向多加注意,适时回报长安。
下午,花萼相辉楼守卫统领向李辅国递交了一封书信。
自从上一次和玄宗相见之后,肃宗准许高力士通过守卫向自己递交请求,此后,高力士固定每个月便向肃宗写一封信件,上面罗列一些近期的请求,大多是一些日常应用之物,偶尔是一些古玩珍宝,不过这次有所不同。
+++++++++++
下辈子
而书中随后的情节,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改变。
因为李非遭到弹劾,被肃宗贬为中大夫,从四品上,离开中书省,但给他保留了议政之权。半年后,安禄山从洛阳兵分两路,一路攻打蒲州,王忠嗣郭子仪不敌,退守长安。另一部由其次子安庆绪率领,东进横扫河南道,剑指江淮地区,后至睢阳遇阻。
安禄山攻取蒲州之后,直接进逼长安,此时长安共有兵力六万,而安禄山大军号称十五万,肃宗为鼓舞士气,号称将陪同将士固守长安,结果,安禄山尚未开始攻城,长安便发生内乱,部分禁军哗变,将玄宗从花萼相辉楼救出,想要让玄宗重掌朝政,肃宗自然不会同意,双方直接刀兵相见,由此守城士兵也无心恋战,而安禄山借机趁乱突击,玄宗见长安不保,父子俩各领三万人马先后逃离,去往蜀地。
玄宗一行行至马嵬坡,大将军陈玄礼为稳军心,诛杀杨氏,史称“马嵬坡兵变”。
原本消失的“马嵬坡兵变”竟然莫名其妙又回来了!
不过叙事太过笼统,也没有李非和韦坚参与的身影,禁军哗变的原因也没有相关说明。并且这些叙事明显有着非常多的疑点。
比如陈玄礼在洛阳之战后被叛军冲散,他何时回的长安并没有记载,在玄宗和肃宗两人都逃往蜀地之后,也没有明确交代事件的后续,只说了唐玄宗和唐肃宗父子在僵持了两年之后,又突然的达成和解,继续由肃宗掌管朝政,这期间又发生了什么,竟然也不可考。
网络中有大量的分析文章,但全部都是推测,甚至在《资治通鉴》里面,关于这段历史的描写也明显有些虚浮。好像有人在刻意的隐瞒些什么。
毕竟历史的记录都是人为的,难道这也是韦坚采用的手段吗?
李飞对手中这本书产生了一丝疑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