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当然,刘邦之前乃至于现在对曹参的不满,也压根没有影响到他的心思和想法。
其实,刘邦经过秦朝末年的动乱和纷争之后,状态和心态是有那么一番变化,但是他骨子里其实还是那么一个人。
从头到尾都是!
刘邦可是在秦朝还没有灭亡,甚至没有多少灭亡迹象的时候,偷偷的看到秦始皇的车马鸾驾,就呼出一声大丈夫当如是的想法的。
从一开始,他就是有野心有想法的。
只不过一开始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他提供这样一个平台罢了……
而对于曹参,刘邦不是真正的大度,而是觉得,曹参可用!
用曹参,对他有利!
一开始是因为自己刚刚起兵,手下缺少人才,那能有一个有用的,那自然要用。
而后来,随着萧何一家独大,影响太大。
介于萧何原本的地位和声望,刘邦迫切的需要一个人站出来跟他分庭抗礼,所以刘邦就更可能的把萧何安排在后面,帮忙练兵筹措粮草,而让曹参在前面和樊哙这一帮人打成一片一起上阵杀敌。
结果时间长了之后,曹参在众人之中的声望,明显的变高了,甚至也取代了萧何在众人心中的地位。
萧何,不再一家独大了,甚至还受到了一番的排挤。
在刘邦论功行赏的时候,樊哙这一帮武将结果全都齐刷刷的站在了曹参那一边,认为曹参的功劳肯定应该大于萧何。
结果,刘邦这时候又不遗余力地提出了人和狗的概念,非常坚定的站在了萧何这一边。
他是真的感激萧何吗?
并不是!
而是因为看到众人和曹参的关系更好,曹参的影响有大过萧何的势头,所以,他转头又去扶持萧何,不但把他的功劳定为汉初三杰之一,而且更是让他当丞相,而让曹参,屈居他下方。
这,就是所谓的战略平衡。
说白了,一个人的好坏以及贡献,不能决定他在领导面前的地位。
而是领导觉得你这个时候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你才可以坐在什么样的位置上,这和你的能力,你的贡献,并不能完全挂钩的。
说的更彻底一点,刘邦是一个兔死狗烹的人也可以不是一个兔死狗烹的人,他只看这些人对他的作用和威胁。
任何人有威胁,直接一头打下去,若是有人可以抑制另外一个人的威胁,那么就把那个人抬起来,去分庭抗礼!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