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五国伐齐他没参与,然后齐国被五国攻打,请求楚国出兵帮助,楚国还真出兵了,但,却是抱着观望的态度。
如果齐国能够大约抵挡得住五国的人,那在他们僵持的时候,楚国自然会出兵,到时候,只要发兵,就能轻松逼迫赵魏韩几国退兵,而楚国自然能从魏国和韩国那里,还有齐国这里,得到双份好处了。
一开始,其实楚国就是这么想的。
但是没想到,齐国人这次没抗住!
齐国被五国联军打的大败,几乎亡国绝种。
然后,田氏趁机在齐国取得了最高的指挥权和决策权,靠着内外的策应,再加上五国联军的各怀鬼胎,最终还是反扑了回去。
五国联军被打退了,也可以说是各自取得了一些领土之后,也都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毕竟,秦国那时候和齐国还不完全接壤,让齐国完全被灭,他自己得到的好处太有限,所以,就游离其外,充当了后续的和事佬,表示我们惩罚齐国就够了,没必要灭人家的国啊。
我们要是把齐国给灭了,那不和暴齐一样了吗?
没错,在完全能称霸之前,秦国,那也是当过这样的角色的。
和事佬,或者搅屎棍,那都差不多。
有后世大英帝国那种范了,该联盟的时候联盟,该搅合的时候搅合,该当救世主的时候,也当一当。
赵国和秦国的态度差不多,因为赵国和齐国之见,也不是完全挨着的,如果齐国被灭,那得到最多好处的绝对是燕国和魏国,赵国并不想让这两个邻居太强大了,否则对自己来说,绝对是个威胁。
所以,也表示,不要打到底。
然而,燕国却最希望能打到底的,毕竟五国伐齐的因由,就是燕国被齐国痛揍欺负之后,才引起“众怒”的。
但,一个燕国单独的坚持,意义不大,因为其他国家,都不会坐看燕国得到齐国的一切,或者大部分的国土。
而魏国这个时候,也是有贼心没贼胆。
因为如果他得到齐国的土地太多,那其他国家也不会同意,甚至秦国告诉魏国,如果你得到的国土很多,我也不反对,但,我要你原本的国土来交换。
没错,你得到新的国土,但你原本的国土,要给我秦国一些。
魏国哪里甘愿?
我新的土地,肯定不如原本的土地那么安稳啊。
所以,魏国也不想着让燕国独大,也不想着让自己再反而至于危险之中。
就也不主张灭齐,结果就是到最后燕国的乐毅自己坚持,反而因为新占的土地太多,又引起了众怒,最后被齐国人反扑了。
灭齐的计划失败之后,各国各取所需,都得到了一块肉,也只好作罢。
而一直观望的楚国,再一次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我也吃一块!
没错,骚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