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秦桧的两名党羽,御史中丞勾龙如渊和起居郎施廷臣之间竟然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在皇帝赵构的面前相互攻讦。】
【赵构厌恶之下,直接将勾龙如渊和施廷臣两人一同罢官。勾龙如渊作为御史台最高长官,他的免职无疑让秦桧失去一大臂助。】
【接任勾龙如渊的廖刚,虽然是秦桧提拔上来的,却不愿意阿附秦桧,反而处处抨击秦桧擅权,使得秦桧很是一番手忙脚乱。】
【好在此时和约履行程序尚未完成,赵构是断然不可能将秦桧罢相的,秦桧也借此将廖刚罢官,改由秦桧另外一名党羽王次翁接任。】
【如果说这件事情对秦桧而言只不过是小小波折的话,那么另外一件事情,宰相李光和秦桧的对立,就是一件让秦桧差点罢相的大事了。】
画面中,出现了大宋参知政事李光的身影。
李光,其实也是和孙近一样,由秦桧举荐入朝的。
最开始的时候,李光的确也坚决站在秦桧这一边。
无论是众宰相一起去跪拜金国皇帝圣旨,还是屈辱地对金国求和,李光都按照秦桧的指示去做了。
但李光的性格,其实并非是谄媚之徒,屈辱求和之人。
在跟随秦桧各种屈辱之后,李光的诸多故旧朋友纷纷写信,对李光进行了极为尖锐的批评。
“曾听闻阁下乃天下正直之人,却不料如今反为谄媚秦桧而得执政之流,何其令人耻笑!”
“徒媚宰相秦氏,取尊官,令天下人极口讪笑阁下平生之虚伪矣!”
在一封又一封批评的信件面前,李光渐渐满头大汗,猛然站起,差点摔倒在地。
李光呼哧呼哧地喘着气,痛苦地捂着脑袋。
“不,不行。”
“我李光怎么能违背平生之志,助纣为虐?”
“但,我能斗得过秦桧吗?”
漫长的思考过后,李光自言自语道:
“纵然确实斗不过秦桧,至少我问心无愧,对得起陛下、朝廷和天下百姓!”
【李光由此醒悟,从一位秦桧的跟班党羽,走向了秦桧的对立面。】
画面中,一次朝议正在召开。
秦桧的党羽,新任御史中丞王次翁开口道:
“陛下,如今和议已成,几路边军数量尚有数十万之多,靡费巨量物资供养,徒自消耗大宋国力。”
“以臣之见,应当罢免各路大将,只需要在各地常驻兵马,以朝廷派遣将领轮流指挥即可。”
王次翁说的这个,其实就是北宋时候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旧制度。
秦桧闻言,微微点头。
此时的秦桧因为“议和有功”,已经在不久前被正式任命为南宋左相。
右相之位眼下无人接替,孙近和李光都只是副宰相级别的参知政事。
故而秦桧是不折不扣的“独相”,大权在握。
看到秦桧这一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