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过来了,咱们先上车吧。”马车停在跟前,章嬷嬷出声。
“嗯,把瑜姐儿叫过来。”周老太太扭头吩咐秀娟。
马车先走,留下随从婆子安排细软往孙府去。
“外祖母,娴姐姐只比我大不了多少,亲事订了吗?”二舅娘的长女孙娴,只比苏瑜大一个月,似乎一直没能与人定下婚期。
周老太太说:“三年前就定下了,对方是你二舅娘娘家弟媳的侄子,叫王毕甫。那王家先头祖上也是做过官的,只是后辈无甚长进,到王毕甫这一辈进了晋王府做了个长史也算是个前程了。三年前王家太太病逝,王毕甫为母守孝,这才将与娴姐儿的婚期给推迟了。”
竟还有个缘故。前一世这个时间她已经在京城开始买铺捐田,总之什么能挣到钱她就做什么,孙家本是商户出身,阿爹说孙家的人做上官之后就没什么人在经商之事上展露过头脑,倒是她把生意做得头头是道,她不像苏家人,更像孙家人。
她没空关注孙家几时进京的,更没空注意外祖家几个表兄弟表姊妹几时娶妻几时嫁人。只在得到消息时备上厚礼抬到孙府去,往来就更少了。印象中娴姐儿只活过三十岁,三十二那年不知怎么的突然就在婆家暴亡,好像还留下个孩子,苏瑜记不清是男是女了。
“那王长史如今孝期已满,那娴姐姐岂不是要嫁人了?”苏瑜的语气没有喜怒。
“年前你二舅娘跟我说了,婚期定在了腊月初一。”
所以她曾给孙娴的嫁礼备了诸多的厚氅吧,“还真是恭喜娴姐姐了。”
“说起来你们姊妹俩还是幼时见过一面,你二舅娘将娴姐儿教养得极好,若不是先头与王家说了亲,只怕是门槛都要叫媒人踩破了。待会儿见着她,你们可得好好亲热亲热。”
外祖母话里话外都是替她着想呢,孙妨和孙嬉先到京城,自然与孙娴先是熟络,若孙娴受到孙妨与孙嬉的影响,只担心她要被姐妹们孤立不待见。“是,幼时阿瑜就与娴姐姐能合得来,我还记和她给过阿瑜糖吃呢。”
说笑间马车停在双竹巷京城孙府门口,苏瑜先落车,望着曾经无比熟悉的京城巷道,一时感慨万千。王朝之下,上到一品朝臣,下到升斗百姓,所住所着都有品秩。孙府能落在双竹巷,也是因着孙学雍在史部当职的缘故。
余氏得了消息忙忙迎出来,先朝周老太太福身见礼,“阿娘万安,您可算是到了。”
周老太太脚一落地,抬头就见家门口两只灯笼红得格外喜气,“可不是到了,再在水上浮几日,我怕是要下不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