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皇室科学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已经不再仅局限于皇室的拨款和皇家商社的资金捐助,而是越来越多样化,开始接受民间团体和个人的捐献。
毕竟,皇室的开销也是越来越大,像这种科学性和公益性的极强的项目开支,也不能全都让皇家自个承担。
诚然,皇家商社几乎在国内所有赚钱的行业都有投资和入股,产业规模巨大,每年获得的利润数百万元,堪比一个中等国家的财政收入。
但架不住皇室的日常开销也是日益增加,皇室宗亲的供养、宫室庄园的营建和维护、民间福利保障的维持和改善、慈善基金和科学基金的持续投入,以及皇家的各种赏赐和赞助。
在泰平帝时期,为了避免“与民争利”和“仗势欺人”的恶嫌,皇家商社便陆续将旗下经营的纺织、服装、粮油、食品、制糖、木材加工、五金制造等众多产业脱手卖出,转而进入矿产开发、种植园经济、远洋运输、船舶制造、钢铁重工、新技术开发、铁路和公路建设等诸如此类的行业。
这些行业的特征十分明显,那就是初时投资大,但资金回收慢,甚至还有可能不会盈利,或盈利很少。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皇家商社承担了一部分本该是由政府投入的社会经济责任。
不过呢,这个帝国按照传统的“家天下”来论,好歹也是皇帝的,钱都是花在自己家里了,也是理所应当的。
内阁政府对此自然是乐见其成,不仅可以使国家财政少一分投入,还能直接消耗皇室的财力。
你说,面对一个无法能在财政上拿捏的皇室,内阁政府如何在皇帝面前硬起来?
在华夏古代的政治体制中,皇帝一直都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在秦朝以后,皇帝也一直在驾驭着古代官僚帝国的政治运作。皇帝的出现与地位的确立,代表着古代的制度向新的方向发展。除了皇帝之外,在这样的制度中,又出现了权力的主要执行者,那就是宰相。它是与皇帝不同的权力中心的代表,他们共同组成了国家的政体和权力结构。
纵观华夏一千多年历史,以宰相为核心的中枢机构演变史,就是君权和相权互相摩擦和争斗的历史。
君主与宰相在这样的权力机构中,都有着不一样的存在价值,虽然君主与宰相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是一个统一的存在,可是在具体的机构运行过程中,在具体的制度的制度变化里面,双方对权力的争夺非常激烈。
韩非子曾经曰过,“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这就表明对于臣子的存在,很多政治家已经意识到了其对帝王的威胁性,也揭示出君权与相权之间必然是有矛盾的。虽然,宰相的权利来源于天子,依附于君权,跟君主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但是,宰相也是具有独立性的,二者之间仍然是有矛盾的,仍然是有斗争的。
对于皇帝来讲,丞相等其他臣子的存在,只是他权力的一个衍生物,然而君主都是猜忌的,对于自己权力的使用也是非常警惕的,于是不可避免的与相权发生极大的争夺。在历朝历代,中央官制的设立和执行上面都不可避免地透露出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极其被重视的,二者的斗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在传统的政治体制中,君主和臣子共同组成了中央官制的核心。在体制最先诞生的时候,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