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院。
三套宅子看下来,至少也要花个一两天。
沈氏速度很快,第二天就过来找花氏。
天儿太热了,沈氏喝了一口水,打着扇子可惜道:“榆钱胡同那套房子我是真喜欢,就是有点小了。”
榆钱胡同住的都是官宦人家,无论是治安还是环境,都比别的地方优越许多。
可惜步家人口比较多,步自明两个嫡子一个嫡女,还有三个庶子两个庶女,妾室就不用多说了,十个手指头数不过来。
沈氏的长子已经成家了,肯定是要单独站一个院子的,她的小儿子和小女儿也应该要有一个单独的院子,这样就不够分了。
三进的宅院现在挤一挤倒也还行,但孩子们都快到成家的年纪,总不可能几个兄弟挤在一处院子。
所以三进肯定是不行的。
沈氏想着周边有合适的房子买下来打通也可以,可惜榆钱胡同的宅子一向很吃香,周边的房子没有愿意卖的。
这套还是花氏早就打过招呼,对方特意给西平王府留了一段时间。
花氏道:“这也没有办法。”
镐京不比从前,如今繁华得很。
要找一套好宅院,那太难了。
也是赵益亲口吩咐的,让她帮助沈家在镐京安置下来,不然她也不会主动揽这个差事。
赵湛将信交到父亲赵益手里。
“爹,信中说江南大雨并且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应该没那么严重吧?”
即将面临秋收,若是在这个时候发生洪涝,只怕江南的百姓粮食收成会大大减产。
西北一向缺粮,这两年虽然引进高产粮种,但像稻米之类的还是会从江南购置一些。
只能说现在他们对江南粮食的依赖少了很多,并不是没有。
如果江南真的发生洪涝,粮价肯定会飞涨。
牵一发而动全身,西北也会受到影响。
赵益拿着信面色凝重,“这个不好说。”
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赵益知道。
这场前所未有的洪涝灾害使得江南粮食减产十之六七,洪水冲走很多百姓的房屋,流离失所,尸横遍野不再是一个形容词,易子而食也不再存于话本之上,而是江南实实在在的事实。
“告诉梁定坤,抓紧收购百姓手中的余粮,价格高一点也无妨。”
不仅江南有大雨,西北也会发生持续将近三个月的旱灾。
不过好在这次旱灾后没有发生蝗灾。
粮食减产是肯定的,却不会有江南那么严重。
现在将百姓手中的余粮都收上来,有助于将来的粮食调度。
赵湛明白父亲的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