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百官要想不起战事、不陷劫运,前提是必须支持南奕受封大离国师才行。
不少人迟疑间,礼部尚书司马乾元,当即开口:“先帝大业未半而悟道崩殂,诚可悲也。然战书已交,大离帝崩,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私以为,国不可一日无君,亦不可轻起刀兵。若南君能以武止戈,平息战事,其功莫大焉,足可为大离国师欤。”
“不过新皇尚未登基,谕旨难出,或需南君先行北上,及至凯旋,再设大礼,实封大离国师之位。”
九部尚书中,司马乾元年岁最大,本就是即将破境筑基的修士。放眼文武百官,他亦是最不希望坎离起大战,也最无所谓南奕成为大离国师的。
是以,他直接开口,表态支持南奕。
不过出于礼部尚书的职业素养,司马乾元将实封时间,挪到了南奕彻底平息坎离战事后,并不提前实封南奕。
商部苏光,文部蒋杰,皆作应和。
其他官员,对了对眼神,亦纷纷出声附议司马乾元。
若南奕当真做到以武止戈,百官承情,支持其受封大离国师,亦无可厚非。
如此不过一会,南奕距离大离国师之位,便只差了一道加盖玉玺的离皇谕旨。
压力,随之给到了几位皇室宗老。
卫世黎瞠目,诧道:“我见过恃功务高者,不以为奇。但似你这等厚颜,尚未立功,便想着挟功图名,着实令我开了眼界。”
南奕叹道:“宗老此言差矣。奕绝非好名喜功之辈,适才提议,实是因先帝临终口谕,希望我广传武道,宣扬大离威名。”
“若几位宗老觉得此事不妥,大可驳斥于我,不让在下参与其中。”
“后续战起,亦与我无关。”
南奕并未说谎。
按他原本计划,刺杀天启帝后,为安全起见,当立即溜走,不与百官照面。
至于坎离大战,亦非他所能左右之事。
但离皇出乎意料地并未追究刺杀之事,而是洗去南奕刺客身份,口谕举荐南奕为大离国师,希望南奕能接好盘,力挽狂澜,解决坎离战事将起这一烂摊子。
南奕因此,方才决定毅然站出来,不再退居幕后,而是以自身约战坎朝群英,取代坎离两国大战,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以武止戈。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受封大离国师,以及诛杀魔修南君悦。
受封大离国师,倒是可以往后推一推,毕竟现在还无新皇登基。
但魔修南君悦,罪无可恕,必须死。
南奕看向几位皇室宗老,目光坚定。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