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质量都提高了,睡醒后神清气爽,一点也不觉得劳累,内力也得到了显着的提升。
如今李言再次施展太乙睡仙功,真气顺流再逆流,非常舒服。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知道曾经的好弟兄如今过的如何,说实话还真有些想念。
发小、兄弟、爱人、师父、外公,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哪儿,过的怎么样?李言想着想着,泪珠早已从眼角滑落脸庞。
回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哪怕李言活了两世也止不住思念。
“阿弥陀佛!李施主在洞府内吗?”就在这时,迦智和尚的声音从洞外传来。
“在,进来吧!”
李言连忙调整情绪,他觉得过好每一天就够了,修仙路上本就孤独,亲朋好友不可能一直陪在身边,就如同前世的自己,神总是孤独的。
至少现在还有迦智和尚这位志同道合的好友,也算是为他漫漫修行路增添了一丝乐趣,不至于太过孤寂。
二人对立而卧,相互论道。
“李施主,上次你与小僧聊到神秀与六祖惠能禅师对佛的认知,小僧回去后苦思冥想了许久,觉得你说的很对,神秀说: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是想表达修佛者当清心寡欲,六根清净,以菩提与镜台自拟,以表达自己对修佛的决心。
而惠能禅师看似在反驳他,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佛,佛门讲究无形无相,而菩提树与明镜台终究是外物,是实物,用实物自比又哪里能体现佛门的无形无相,只有不以实物自比,才能达到至高玄奥之境,这才写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玄奥之诗。”
李言满意的点点头,心想迦智和尚这悟性真不是吹的,这么快就领悟了坛经的中心论点,真不愧是有慧根的,孺子可教也。
“其实后人根据神秀与慧能佛理论诗的比拼共分成两派,一派认为慧能写的诗意境最高,觉得神秀拿菩提树与明镜台自比,说明他心里还存有牵挂,菩提树其实是真实存在的,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成佛,明镜台其实就梳妆台,拿两个真实存在的事物自比而无法踏出那一步,若心有牵挂,那离真佛也就越远。”
“嗯,我觉得他们说的有理,小僧也是这么认为的,另一派是什么意思呢?”迦智和尚问道。
“另一派是站神秀这边了,不过这一边就比较激进,比较极端了。”
“到底是什么?还请李施主讲述。”迦智和尚眨着他那满是求知的大眼睛看着李言。
“这一派主要是认为,菩提与镜台都是真实存在的,拿实物自拟总比拿一些虚无缥缈的事物自拟更有说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