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的皮壳表现来看,通体都看不到明显的裂痕,那这样的大料子,通常可以按一公斤三条来打手镯的数量。
三七就是两千一百条。
再按一条手镯平均至少三十万一条来计,那它切开之后的价值,就至少在六亿以上,确实是光这块料子,就能收回整批料子的成本还绰绰有余。
我运气咋就这么好呢?
魏阳确实为此暗暗震惊。
但为了慎重起见,他还是进一步认真检查起这块料子来,想进一步确定它是否能化。
这当然是需要相关重要知识点来进行辅佐的。
说起来,对于百山桥场口所产的料子,他并不陌生,就在前些天,他就曾帮维恩的成品事业部从林大恩手里买过一块重达467公斤的百山桥大料子,结果开出了高糯化带淡晴底,大涨了差不多近十倍。
跟那块料子一样,现在他眼前的这块料子,也是一块出自百山桥场口第三层的典型红黄砂皮。
只不过跟那块相比,它的沙粒,也就是晶体颗粒要略微粗一点。
单纯从沙粒表现来看,很容易被行家们判断为细豆种。
真要是为细豆种,那它就不怎么值钱了,切开之后,很有可能会垮掉至少一半。
估计这就是绝大部分行家都不敢切这块料子的原因。
但魏阳越看却越笃定,它十有八九能化。
为啥这么笃定?
这又涉及到几个连大部分行家都未必懂,或者是学偏了的关键知识点。
一是关于翡翠的种。
前面提到过,翡翠的种,指的是晶体的粗细以及结合紧密程度的表现。
通常来说,晶体颗粒大小超过一毫米的翡翠,就会被归入豆种的行列,这是大多数行家都认可的认知。
其实这一认知是不严谨的,因为它忽略了晶体颗粒间的致密度。
事实上,近些年来,关于翡翠的种水,还冒出了一个新名词,叫豆冰,指的就是那些晶体颗粒直径超过一毫米,但致密度足够高,起货后能像冰种翡翠一样通透,能透字,但隐约能看到晶体结构的新冰翡翠。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