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当初从九原城出来的时候不同,如今城内聚集着二十多万百姓,可黄荣手中的兵力满打满算也才五千人,这要是真的有人带头暴动,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于是乎不给百姓们彻底吃饱,几乎就成了成本最低且效果最好的办法。
而于此同时,黄荣又将这一部分克扣下来的口粮换成了对于参加城镇修缮与再建设之人的额外口粮,这本质上也是一种分化拉拢的手段,同时也将克扣粮食转化成了以工代赈的形式。
明明每日所耗费的口粮还是那些,可在百姓心中却是埋下了一颗多劳多得不劳少得的种子,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用人最原始的求生欲望来刺激他们重新焕发生活的动力。
毕竟人在逆境之时除了极个别的特例之外,让他们忙碌起来才是最好的良药……
更何况将这些百姓发动起来让他们参加城内的各种工作也是黄荣目前最为急需的,毕竟是二十几万人的吃喝拉撒,紧靠着几千士卒来维持运转,时间稍微长一点怕是根本没人能扛得住。
比如说饮用水的供应,又比如说夜香的处理……
这些事儿看似琐碎,可真管理的时候,那全都是麻烦……
不过好在黄荣的考虑的确是堪称面面俱到,这些城内的许的混乱也就维持了不到两日便开始慢慢得到了环节,而五日之后,整个西安阳甚至到达了一个井然有序的程度!
所以黄荣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往往做大事,却更需要注重细节,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很有可能导致一个宏大计划的崩塌。
反过来也是一样,做小事却要注意大势,毕竟当你要做的事与整个大环境格格不入之时往往会是你失败的开始。
西安阳这边在黄荣的管理中稳定了下来暂且不提,张郃等人所率领的汉军主力吊在鲜卑人身后穷追不舍也暂且放到一边,却来说说赵云兵团这里。
早在半个多月之前赵云便抵达了高阙以南约百里的位置沿河下寨,只是苦于情报的滞后性有些进退维谷。
再加上那高阙高大的关墙也实在是让赵云有些提不起强攻的兴趣,毕竟汉军与北方游牧民族开战,你啥时候见过有带攻城器械的?
这个真没有,毕竟边城往往都不算高大,即便是被占了去,往往也能用优势兵力强攻打回来,可眼前这座高阙关却是完全不同的。
高阙,又名高阙塞,因其地处阴山山脉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杭锦后旗西北有一缺口,状如门阙而得名。
自战国时代起便是炎黄后裔们最为重要的关口之一,也是传说中赵武灵王所筑赵长城之终点。
换句话来说,这高阙本就是古长城的一部分,比起那些泥胚子一样的边城来说,不但更加的高大巍峨,同时也更为结实,至少摧毁关墙突入其中的想法在这个时代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不过就在赵云挠头之际,一道声音打破了他的思绪。
“将军!大喜呀,大喜!吾等苦寻的破关之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