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原本历史上司马懿的心情。
实际上抛开结果不谈,司马懿才是与曹操行事风格最为相似的人,同样的为自己所效忠的王朝鞠躬尽瘁并维护到了最后一刻,但也同样的留下的后人都窜了自己曾经效忠的王朝的天下。
不过与曹操不同的是,司马懿当时的处境要更加艰难一些,不像是曹操时期的人才济济,司马懿处于政治中心的时代,几乎魏国的核心人物都对司马懿抱有戒心甚至是敌意。
尤其是在曹操的两个养子曹真与曹休故去之后,这种猜忌更是到达了顶峰。
可偏偏当时的魏国又无其他人可用,最终这才将司马懿逼得走上了曹操当年的老路——权臣。
看到这里有人或许会问了,非得这么极端才行吗?
答案是肯定的,简单来讲,这个时代的战争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最首要的条件就是高度集权,就像秦灭六国与汉武帝与匈奴开战一样。
国与国之间的大战往往是需要调动全国大量物资的,没有高度的集权,一个运粮官的懈怠就可能让出征的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这不是开玩笑的!
当然了也正是这样的经验,才有了后世某位光头的那句反面名言:攘外必先安内……
只能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能因时而变,背离民心天意,必然是要遭受惩罚的。
刘章越是想,心里就越乱,心越乱,想法就越多,最终,刘章捏着眉心摇了摇头,闭着双眼问道。
“说起来本侯没记错的话文烈应当是在你军中效力吧?不知先主的这匹"千里驹"现在如何了?”
魏延闻言连忙伸出一根大拇指称赞道。
“没得说,依末将看来,文烈(曹休表字)将军给在下做个副将简直就是屈才了,当初辽东海岸那一战,末将原本都有心退却了,正是文烈将军直抒要害,这才有了双方水军拼到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只不过……”
“受到同僚排挤了吗?”
刘章摇了摇头,替魏延说出了对方没说完的话。
从整体战略层面上来讲,的确是该拼上这一场,整体来讲,这一战算是彻底奠定了辽东以及东海诸岛的局面,甚至讲是彻底消除了诸葛亮等人大举进兵来袭的可能性都没问题。
不过对于魏延这支水军来说那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