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之后。
而后以弘农郡为郡望的杨姓士族,始祖为汉昭帝时期的丞相、司马迁的女婿杨敞。
杨敞玄孙杨震官居东汉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为太尉,时称“四世太尉”、“东京名族”。
换句话说,弘农这地方对于杨氏族人来说,就是他们的祖庭!
而对于不知道迁出来多少年的杨仪来说,这简直就是在告诉他,只要安心为他刘备办事,将来你杨仪就是弘农杨氏的正统!
只能说刘备对于人性的把握的确高人一等,至少这份画大饼的本事就远非一般的领导能够比拟的,只用了一块还没纳入治下的领地就直接安抚了手下的情绪。
那么当时的杨仪就真的相信了刘备画出来的大饼吗?
回答是肯定的,毕竟当时的刘备虽然刚刚丢掉了荆州,但携七十万大军东进、战将千员的大势,几乎使得蜀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刘备是那个必然会一统天下中兴汉室的雄主!
只可惜东吴继周瑜、鲁肃和吕蒙之后又出了个陆逊……
但杨仪也没有气馁,原因就在于诸葛亮又在刘备死后拿出了个北伐计划,这似乎……
弘农距离他杨仪好像更近了?
当然前提是北伐能够成功的话,或者说只要拿下长安,他杨仪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弘农的太守了……
所以在此期间,杨仪可以说是兢兢业业的在帮着诸葛亮完善北伐的细节。
建兴三年(225年),丞相诸葛亮任用杨仪为参军,代行相府事宜,准备南行。
建兴五年(227年),跟随诸葛亮到汉中。
建兴八年(230年),杨仪被提拔为长史,加绥军将军。诸葛亮多次出军,杨仪总是帮他制定规划,筹措粮草,做事不用过多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军中礼节制度,都由杨仪安排和检查。诸葛亮深为爱惜杨仪的才干,借助魏延的骁勇,常恨二人不能很好相处,但又不忍心偏废他们任何一方。诸葛亮为此作下了《甘戚论》,但二人无所感触。魏延曾经举刀指向杨仪,杨仪则泣涕横集。费祎常常调和二人,因此诸葛亮在世之时,二人各尽其用。
然后,然后诸葛亮就无了……
但多年的共事也让诸葛亮对杨仪的为人极为了解,所以才有了诸葛亮生前留下的密奏,认为杨仪性情急躁狭隘,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蒋琬于是为尚书令、益州刺史。
只能说诸葛亮对于杨仪与魏延这样的人,用的都是他们的能力,但却在时时防备着他们的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