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被逼着从内库掏了三十万两银子给他去宁远平事儿,处理士兵武装讨薪的事情去了。
好不容易从兴禾超市赚了点钱,从杨凡那里卖地赚了点钱,这下子没了一大半。
心里有些肉疼,一整天都不开心。
正在勤奋的批阅奏折的皇帝,眼睛余光看到王承恩进来了。手里还抱着一本奏本。
“大伴儿,手里拿的是什么呀,还自己跑一趟,让小太监送来不就行了吗。现在已经是司礼监柄笔太监了,何必事必躬亲呢。”
“陛下,老奴手里这奏本可不一般,是杨凡杨同知的”王承恩笑道。
“哦,是杨卿的奏本啊,快拿来我看看他都写了些啥。”崇祯来了兴趣。
杨凡的奏本是紫禁城一景。字迹七扭八歪,还缺笔少划。内容更是文不文白不白的,大量使用地方俚语,简直是皇帝的快乐源泉。
皇帝感叹,把文章写成这个样子,&nbp;&nbp;要是被师傅知道了,肯定被骂的狗血淋头。一双手也得被戒尺打成猪蹄。
不过这次,&nbp;&nbp;杨凡的奏本写的很长,皇帝足足看了半个时辰,才看完。
因为有很多话语和这个时候的大明不一致,需要连蒙带猜的。
“大伴儿,杨卿说这几年太冷,导致对北方的皮草需求大增,而皮草会带来鼠疫和天花等病疫。很多动物都有携带鼠疫病。”
王承恩想了想说道:“这十来年,确实一年比一年冷,还干。冬天雪下的不多,土地很干燥。影响了春耕。皮毛价格也确实在逐年上涨。但这皮毛是否引起病疫,老奴就说不好了。”
崇祯一边思考,一边用手指敲了敲桌面。自言自语的说道:“不管有没有疫病,先加强管理肯定是没错的。”
“准奏吧,杨卿要办国医大学堂就让他在遵化办吧。马上拟旨意,让天下各个州府道县选送名医来京城吧。”崇祯不想花钱,要是放在帝都,肯定会产生费用。
而现在财政紧张,实在是没有余钱做这事儿。既然杨凡要搞就让他去遵化搞。朕一分钱也不出。
如果真有疫病,到时候从杨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