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栈都住满了。刘家今年有三人下场,本来周典和刘忠没有把握,不想参加。
刘良劝他们,“可以去积累经验,或许放平了心态,还能出个不错的成绩呢。”
二人想想也有道理,于是就一起备考。
吃完中秋饼,就到了进场的时候。三年磨一剑,是更进一步,还是止步不前,就在这九了。
刘家人很早就来到考场外围,等着大门打开。和他们一样的,还要很多府城本地的学子,早来早排队进去,也不至于慌慌张张。
周安安拉着刘良到一边,嘱咐他:“别紧张啊你,反正我们尽力而为。”
刘良道:“放心,我们是谁啊,经历了多少场模拟考走过来的,那心态肯定铁打的。总之,我感觉良好,领导请放心!”
周安安锤了他一下,就回头去关爱儿子女婿了。
这样的场景发生在每一个送考的人家当中,考到白头终不悔,为实现鲤鱼跃龙门的梦想,学子们一次又一次地加入科举大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备考,多少人在蝇灯青案下耗尽了青春年华,熬白了满头黑发。
人外有人,外有,浪迹科场的人才比比皆是,其中的凄苦和心酸又岂是人人知晓。
“吱嘎——”
考场大门打开,一个个学子开始告别家人,排队进入那个决定他们人生的战场。
眼看刘良他们的身影进入门内,周安安他们才打道回府。
今,周平夫妻也来相送,张秀红挺着个大肚子,硬是要来,大家拗不过她,只好让她一直待在牛车上。
“其实,我也是想让肚子里的孩子沾沾福气。能读书,能科举,在我们乡下人眼里那就是大的福气。我以前没见过读书人,也没见过考场,我想着来看看,以后孩子也能像那些人一样出息。”
张秀红腼腆地着。大家也理解她这样朴实的念头。毕竟老百姓图啥呢?吃饱喝足就够艰难了,科举对他们而言,那就是稀罕事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