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这就是大宋,只要战败,武将就别想好过,官职是夸夸往下掉,能保住脑袋别往下掉就知足吧!谁让你没学历呢?
种谔出发前在祠堂召开全族大会。会上,他痛心疾首地宣布了种家未来发展规划:一辈儿的都把弓马放一放,拿起书本和毛笔,给老子读书考科举去。
给建中几人去信,留在汴梁,不准回来。那里学习氛围好,更容易出成绩。什么时候考中了,什么时候回来;要是一直考不中,那就一辈子都别回来。
进士科就别做梦了。虽然祖上出过一个大儒,叫种放,但是,这都多少代了。专攻明经吧!大专文凭也是文凭。
虽然没见到种谔,李宪在青涧城还是受到了礼貌的接待。其实,如果不是限于身份原因,种家人是很想将“礼貌”换成“热情”的。
李宪在陕西的口碑不错。
当初来的时候他也是个军事白,跟王大卫一个水平,可是他从未不懂装懂,为了面子胡搅蛮缠、强词夺理、以势压饶事情一件也没做过,反而谦逊好学,不耻下问。
渐渐地,学得多了,他也能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不管得对不对,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就算被缺众指出错误,他也不气恼,更是诚心求教。
很多西军将领曾酒后放言:如果将来洒家能统帅一军,这监军要是李宪的话那可就太爽了。
李宪在青涧城盘桓了一,收集了一些消息。
种谔走后不久,种家培养的一个外姓将军,叫王舜臣的,从秦凤路传来口信:秦州有宝,速来,要聪明的。
种们闻听此事全体请缨,一个不落,表示自己就很聪明。
大种们商议出一个方案:有名额,三个。先考试,按成绩来。
考试结束,放榜。前三名,留下,作为读书种子。四、五、六名去秦州。再往后的,统统受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