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做?这不纯粹添乱嘛!他没道理做这种事啊!况且,他怎么知道我此前就没看过?
曹七,你这话到底几个意思?
“啪”,一道闪电在王大卫脑海中亮起。我明白了——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人眼中,能解读出不同的意思。
王大卫看会议记录,那就是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他可以确定,就是这样,这样就足够了。
因为他了解那些人,而且,这也是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决定的。
有话不说全,让别人体会你话中的“深意”,对不起,俺没那个义务。最终结果若不合你的心意,那是你自己活该。给过你说话的机会,你却不说透,那你就自己找个没人的地方撞墙去吧!
但,阿里骨呢?至少,他绝不敢如此笃定。
在“传统”政治环境中,说话者说一半、留一半,那才是常态。听话的,要多思、多想,这才能进步。
很多话,你必须能“听”出里面的多重意思。少一重,都有可能掉坑里。
阿里骨显然是擅长此道的。否则,他也不可能在董毡集团中混上高位。具体有多高,王大卫倒是不清楚,不过,他能在董毡死后,一夜之间掌控乐都,还顺手驱逐了反对派,那就肯定低不了。
所以,在阿里骨眼中,会议记录能解读出很多“信息”。
例如:这像不像是一种试探?先不提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就单论免税田,看看阿里骨的反应。
强硬抵抗,结果可能很不愉快,并且责任都在志愿三军一方。僵持五十八天之后,断粮了,怎么办?
退让呢?会不会被视作软弱可欺?
然后,第二波试探接踵而至:六万三,太多。砍到五万吧!至于怎么挑选出一万三千个倒霉蛋,那就是你阿里骨的事情了。
再次退让?会不会五万变四万?
而且,还有更狠毒的招数:西海距河州太远,沟通一次要好几天。请阿里骨亲赴河州,面议。反正你也上过台的。
这要怎么应对?去了,下一站必定是汴梁。而且,志愿三军群龙无首,那还不得被人搓扁揉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