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眼下说太多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忧虑感。
如果帝国体系能够构建完成,大明有的是办法度过衰退期。
所以暂时没必要说太多。
朱元璋则有些头大,他感觉自己明白了,可这和他以往学到的知识相悖啊。
难道前人都错了?
“你说的咱有些懂了,可朝廷的利益在哪里?”
“百姓手里的钱再多,也不会进入国库啊。”
“而且百姓也保不住自己的钱财,最终所有钱都会流入商人手里。”
“这对朝廷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朱标也不禁点头,是这个道理啊。
藏富于民往往会养出一群尾大不掉的豪门豪商,反过来掣肘朝廷。
陈景恪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富民和强国,在现代人看来是相辅相成的。
但在古人看来两者就是相对的,至少在大多数时候是相对立的。
有人将之归结于思想的差别。
陈景恪却以为,更大的原因在于,古代朝廷缺少足够的手段调用百姓手中的财富。
这才是根本问题所在。
现代科技发达,国家在需要的时候,有无数种办法调用百姓手中的财富。
最简单最常用的办法,国债。
所以民富则国强的概念才能实现。
可在古代,朝廷缺少这样的手段。
国库没钱就是没钱,百姓手中有再多钱,朝廷调用不了也没用。
而加税,往往会被官僚地主利用,成为他们进一步压榨百姓的手段。
让真正贫穷的人更加活不下去,最终只能造反。
而且朱元璋说的事情也确实存在,财富是向少数人汇聚的。
财富兼并没有办法阻止。
直到陈景恪穿越前,这個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各国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延缓这个过程。
然后利用税收,对财富进行二次分配,让最底层的人有一口饭吃。
仅此而已了。
那么多大佬都没解决的事情,陈景恪自然也解决不了。
所以他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道:
“就算不这么做,土地财富兼并也不会停止。”
“发展工商业,让百姓手中有钱。然后让钱流动起来,朝廷从这个过程中征收到足够的赋税。”
“有了税,朝廷就能做许多事情。”
“比如养活一支强大的,只效忠于朝廷的军队。”
说到这里,陈景恪就没有继续再往下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