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 > 第 70 章

第 70 章

    *

    爆炸的余韵消散,高台上下的百姓依旧在山呼万岁。

    阅兵台上的辽国使团面如土色,再不见初来时的志得意满。

    爆炸前:关南十州!岁币!统统都要!

    爆炸后:呜呜呜呜呜呜呜~

    萧禧想到回辽国后面见辽帝的场面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他不能遇事不决就自杀。

    萧氏在朝为官那么多人,要是因为他办事不力连累整个家族,他死了也没法安生。

    不是很想活,但也没法死。

    阅兵阅兵,检阅火器只是开始,后面还有禁军将士上场展示拳脚功夫,但是萧禧完全没心思继续看,留在这里也是被宋人看笑话,索性直接借口身体不适要回驿馆休息。

    炮轰皇宫的动静太大,他们契丹人见识短浅没看过这么大的场面,这会儿心惊肉跳头晕眼花,不只他身体不适要休息,其他辽国使臣也需要休息。

    皇帝安排了这么一出好戏,不会猜不到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吧?

    阴阳怪气.jpg

    萧禧想阴阳怪气回去,但是说完之后猛然发现他的阴阳怪气更像是气急败坏,不光不能刺激到宋人,反而会让他们更难受。

    无能狂怒!

    辽国使节团一个人身体不适可能是真,一群人全部身体不适肯定是借口,还是完全不走心的借口。

    不过没关系,赵曙自认为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官家,友好邻邦派来使臣,自是处处都要令使臣宾至如归。

    使臣身体不舒服不用强撑,回驿馆歇息即可,检阅兵马可以等身体好了再行安排。

    身体不舒服不要讳疾忌医,太医院中有很多医术高明的太医,他待会儿就让太医去驿馆给各位使臣瞧病,养好身体才能打起精神谈判。

    使臣也看到了,他们大宋的日子过的艰难,等使臣完成出使任务返回辽国,他们也派使臣前去辽国找辽帝帮忙。

    宋辽两国乃是祖上定下的兄弟之国,兄弟遇到难处辽帝肯定不会拒绝对吧?

    微笑.jpg

    萧禧脚下一个趔趄,险些直接从高台上滚下去。

    宋室先帝那般温和仁善,怎么继位的新君这般不要脸?

    听听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见过耶律梦龙和上任辽国副使咕噜噜从高台上滚下来的几位瞧见萧禧最后稳住了脚步后很是遗憾,这么高的阅兵台多适合滚一滚,怎么就稳住了呢?

    重头戏结束,维持秩序的禁军士兵开始引导百姓散开。

    广备攻城作的工匠和充作技术指导的道士们进宫收拾残局,顺便根据这次的爆炸情况计划其余宫殿如何爆炸。

    官家说了如果这次效果好过些日子还要让西夏派使臣来汴京,要是那边来人,到时大庆殿周边的紫宸殿和垂拱殿就能派上用场,那边不来人也没关系,战场上见识火炮的威力也一样。

    反正不管西夏来不来人,宫里的其他宫殿

    也都得炸。

    这些年大宋和辽国保持着表面和平,和西夏连表面和平都没有,先见识到大炮威力的是辽国,但是先用上大炮的极有可能不是辽国而是西夏。

    毕竟辽国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嘴上嚷嚷着要打但是实际上并不会真的动兵,西夏不一样,那群不要脸的会偷袭。

    大庆殿坍塌的烟尘散尽,宫里宫外有条不紊的动起来。

    契丹人一走,阅兵台上的文武百官也不用再忍,一个个激动的手舞足蹈,和刚才底下百姓弄出来的动静没有区别。

    “若所有火炮都有如此大的威力,那将来攻城就轻松多了。”

    “先前说广备攻城作造出威力巨大的火器时我还不信,没想到竟是真的,天佑大宋。”

    “有神器在手,何愁收不回燕云十六州?”

    苏景殊竖起耳朵听朝臣高谈阔论,发现其中“燕云十六州”出现的次数一骑绝尘,终于不再担心朝廷在和辽国的谈判场上闹幺蛾子了。

    不是他对朝臣没有信心,好吧,他就是对朝臣没有信心。

    听多了仁宗皇帝的骚操作,谁都不敢对这些仁宗朝的旧臣太放心。

    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新天子刚即位几个月,还没来得及培养亲信。

    仁宗朝的旧臣大多正值壮年,君臣之间磨合几年,这些旧臣依旧是朝堂的中流砥柱。

    他以前对朝堂接触不深,当然,现在对朝堂的接触也没深哪儿去,但是知道的事情总归比以前多了那么一点点。

    臣子的立场很多时候要看皇帝的态度,只要皇帝有主见,臣子就得去适应皇帝,而不是皇帝苦哈哈的去习惯臣子。

    皇帝软弱,朝中臣子就跟着软弱,皇帝强硬,朝中臣子也会跟着强硬。

    人治时代就是这点不好,治理的好与坏和皇帝关系太大。

    小小苏煞有其事的摇摇头,趁现在没人注意到他们,继续和兴奋的有些过头的小光国公说悄悄话。

    官家刚才已经明确提出他即位后不想往辽国输送岁币,辽帝知道后会有什么反应?北地会开战吗?

    可惜他们年纪小,他们要是年长十岁,到时候就能亲自去北地监军督战,不像现在什么事情都干不了。

    唉,生不逢时,他们真是太难了。

    两个少年嘀嘀咕咕,越说越觉得可惜,幸好现在没人注意他们,不然那些大臣听到皇长子兴冲冲想上战场非得吓死不可。

    知道新炮存在的只有寥寥几人,为了保守秘密,连二衙的管军都不知道广备攻城作不吭不响又弄出了那么大的成果。

    先帝请耶律梦龙一同检阅火器之事他们知道,当时是官家心血来潮,去检阅火器的没有几个人,毕竟在那之前大宋的火药都只能呲个花冒点烟几乎没有杀伤力,连武将都对火器没兴趣,更何况文臣。

    那次之后广备指挥使李珣特意在朝堂上汇报广备攻城作的最新成功,朝中群臣就是那个时候知道他们炮弹已经能炸开营寨。

    能炸开营寨炮弹已经足够让他们惊喜,没想到还有更厉害的。

    广备攻城作来了什么高人?天上的神仙下凡了不成?

    这可是皇宫正殿,能炸开皇宫就能炸塌城墙,火炮隔那么远就能发射,他们真要开战的话对面绝对防不胜防。

    敢问是哪路神仙相助?武曲星君还是太白金星?

    定是天上的战神看他们大宋武力太弱特意降下神迹来帮忙,不然他们完全想不通为什么广备攻城作忽然能造出威力那么大的火炮。

    皇帝那里没人敢问,韩琦、富弼等人已经被围的起来,连人缘不怎么好的包拯都没能躲过去,大家七嘴八舌都在问火炮的相关事宜。

    好东西不能藏私,既然已经拿出来震慑辽国,总不能还要连他们都瞒着。

    火炮造价几何?几日能造一门?何时能给边关各军安排?

    最重要的是:打吗?

    他们的大刀、啊不、他们的大炮已经饥渴难耐了!

    平时城府极深的中枢重臣们心情很好,面对同僚们的询问能答的尽量答,反正大炮已经在契丹人面前露过脸,除了造炮的技术和□□不能往外说,别的没什么需要隐瞒。

    但是打依旧还是不能打。

    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策,大炮主要是用来威慑,用作他们和辽国谈判的底气,如果能只靠谈判就达成目的再好不过。

    打仗不光要花钱,还要死人,就算他们有威力巨大的火炮也免不得要死人。

    小兵也是父母生养的,能不死人尽量不要死人,最好能用谈判拿回燕云十六州,实在不行的话才会考虑开战。

    官家刚才说国库入不敷出不是单纯的阴阳怪气,他们现在的确是入不敷出。

    禁军厢军数量庞大,就算不打仗也要花费巨量的军费,二十万的岁币对朝廷而言不算什么,但是蚊子腿再小也是肉,能省一点是一点。

    要是能把送去辽国的岁币省下来,要不了几年官家就能重建皇宫了。

    官家:笑容逐渐僵硬.jpg

    连重建皇宫的钱都要这么省,他这个皇帝是不是太惨了点儿?

    赵仲针听着朝臣们说国库空虚也觉得他爹很惨,别人当皇帝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到他爹当皇帝却连个能住的皇宫都没有,“我爹爹真是太难了。”

    苏景殊对此持有不同意见,他觉得京郊别院住起来比皇宫更舒服,但是他不敢说,而且身为皇帝却没有皇宫能住的确不像那么回事儿,这么一想他们官家的确挺难。

    没办法,太祖太宗太坑子孙。

    小小苏摇摇头,继续竖起耳朵听旁边的大臣们说话。

    刚才是取消岁币,现在已经进行到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看来他们大宋的武德还是挺充沛的嘛。

    如果不把功劳都归在虚无缥缈的神仙身上就更好了。

    小郎,你觉得大宋能要回燕云吗??_[(”赵仲针小声问道,“燕云十六州的百姓在辽国的治理下已有百年,契

    丹人对那边因俗而治,百姓自诩辽人而非宋人。大宋觉得燕云十六州的百姓时刻盼望着重归中原统治,没准儿那边的百姓不这么想。”

    苏景殊搓搓下巴,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的确是个问题。”

    燕云十六州的位置太过重要,辽国为了拉拢民心时常减免赋税,百姓看的是到手的好处而不是画出来的大饼,要是大宋的百姓过的还不如辽国统治下的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的百姓肯定不乐意回来。

    博弈只在上层,基层百姓都只想安稳过日子。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别管是汉人还是契丹人,肯定都是哪儿过得好往哪儿去。

    不过这些问题官家和相公们应该会考虑到,他们发愁也没有用。

    官家想要收回燕云,在收回来之前肯定会商量好怎么治理那些刚收复回来的百姓,反正为了稳定民心政策肯定不会比辽国差,不然百姓全拖家带口跑到辽国治理的地盘儿大宋也脸上无光是不是?

    但是燕云十六州的百姓过的太好,原本大宋境内的百姓过的不好也不行,不患寡而患不均,原本大宋境内的百姓可以看在那边被契丹人统治欺压百年的份儿上让他们一让,不代表可以眼睁睁看着他们吃糠咽菜而那边能吃香的喝辣的。

    所以在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前,大宋的百姓也得能过上好日子,这样才能减少两边百姓的矛盾让燕云十六州感受到回家的温暖。

    逻辑通。

    赵仲针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但是仔细一想又觉得有点怪怪的,可哪里奇怪他也想不出来,于是又问道,“大宋的百姓过的很不好吗?”

    苏景殊顿了一下,很是委婉的说道,“应该没有辽国治下的燕云十六州过的好。”

    燕云一带和中原接壤,在石敬瑭将那些地方割让给契丹之前,那边一直归中原王朝统治,还有大量前些朝代遗留下来的防御北方外族南下的关隘,和北方草原相比富庶的很。

    辽国拿到燕云十六州后立刻将幽州设为南京当做陪都,那地方是契丹人南下窥探中原的前沿阵地,也是抵抗中原北伐的咽喉之地,辽国皇帝又不是傻子,为了让燕云十六州彻底成为他们契丹人的地盘肯定费尽心机。

    其实百姓要的也不多,只大宋增税他们减税这一点就足以让大部分百姓都站辽国。

    小光国公刚才也说了,辽国在燕云十六州因俗而治,如今距离石敬瑭割地已有一百二十年,一百二十年的时间足够民间五世同堂了,那边已经全部都是接受辽国统治长大的百姓,没准儿在他们眼里大宋才是侵略者。

    等等,怎么越说越觉得像湾湾和大陆?

    小小苏睁大眼睛,刚才是没想起来,现在想起来怎么看既视感怎么强。

    刚才几位相公说燕云十六州要靠谈判拿回来,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实在谈不下来才考虑动兵。

    后世大陆对湾湾似乎也是这样,要将和平统一放在首位。

    他自己没水平,上辈子跟风喊武统,这辈子热血上头嚷嚷发兵,

    但是好在他有自知之明,知道他说的都是口嗨,真正的决策还得看上面的大佬们。

    大佬们说要和平统一那就和平统一,反正后续的治理也是大佬们要头疼的事情,他们、额、他的意见不重要。

    苏景殊瞅了眼旁边比他还小的皇长子,没有意外的话这就是下一任官家,所以这位的意见还是挺重要的。

    赵仲针听的皱紧眉头,他以为大宋的百姓都过的很好,听苏小郎这么说,民间百姓过的还不如辽国统治下的汉人百姓,这让他们大宋情何以堪?

    燕云十六州自古以来都归中原统治,怎么被抢走百年再收回来他们就成入侵的了?

    不行不行,这样不行,不能让那边的百姓有这种想法。

    辽国能用百年时间将燕云地区的百姓变成辽国人,大宋也能用百年时间将燕云地区的百姓变回宋人,他们大宋能人辈出,肯定不会比辽国差。

    苏小郎说的没错,他们要先让大宋百姓的日子好起来,好到让隔壁辽国西夏羡慕,让那边的百姓眼巴巴的迫不及待等着朝廷派兵接收那些地盘。

    爹爹加油,你一定可以。

    赵仲针对他爹充满信心,在他眼里他爹无所不能,只是让全大宋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而已,他爹努力努力就做得到,根本不用他担心。

    苏景殊:……

    想想前头范文正公推行新政只推行了一年就被强行叫停,他觉得官家可能不敢在儿子面前打包票。

    让全大宋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这能和“而已”两个字放在一起?

    小光国公还是太天真了,不像他,他现在已经是个饱经风霜的老油条。

    两个人躲在旁边嘀嘀咕咕,不多时,苏景殊被包拯喊去说话,赵仲针让他快过去,然后转身去主位找他爹商量“让全大宋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的小目标。

    赵曙:???

    儿啊,你还正常吗?

    先帝给爹留下的是个积弊深重的江山,爹穷的连皇宫都修不起,“让全大宋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可不是个小目标。

    古往今来没有哪个皇帝敢说能让治下所有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真要有那样的皇帝的话,上古先贤在他面前都不够看,史书都得单独个他留一整本才够书写他的文治武功。

    他要真的能让全大宋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他说大宋朝从他开始都没人会反驳。

    目标太大了,稍微换个现实点的,比如收回燕云十六州。

    赵曙说着把自己给说笑了,什么时候收回燕云十六州在他眼里变成了可以实现的小目标?

    太祖太宗都没能收回来,真宗仁宗也束手无策,要是燕云十六州真的能让他收回来,只这一件大功就足以让史官大写特写,这不比花钱买平安来的有排面?

    火炮是个好东西,苏小郎真是大宋的福星,可惜先帝无福消受。

    不远处,福星苏小郎正在接受朝中大员们的夸奖。

    仿佛过年亲戚聚会上的小孩子,虽然说的

    话略有不同,但是感觉完全没有区别。

    在场众人中包拯和苏景殊最熟悉,炸药之事不能往外说,还有别的功劳能让朝中同僚知道他为何能被官家准许来到阅兵台。

    不是他包拯徇私将人带上来的,是官家准许的,不要再来他面前打趣了。

    众臣见状打个哈哈略过这个话题,他们刚才的确觉得这小郎君出现在阅兵台有些突兀,但大家都知道包大人向来公私分明,今天高兴才打趣几句,不要那么严肃嘛。

    包拯:……

    呵呵。

    苏景殊:不敢说话。

    阅兵台不是长时间说话的地方,辽国使臣已经回到驿馆,皇帝和众臣收拾收拾也准备离开。

    衙门分散在御街两侧,诸位大臣边说边走,连马车和轿子都用不上。

    除了要回京郊别院的官家和要回开封府的包大人。

    皇帝安排皇城司和禁军留在皇宫处理后续之事,然后带上他的好大儿回别院,路上估计还得讨论刚才那个所谓的“小目标”。

    包拯告别同僚,带上苏景殊一起回开封府,然而俩人还没上马车就又被人喊住了。

    苏景殊转头,哦豁,好多大佬。

    新帝即位后朝堂中枢略有调整,先前二位宰相分别是文彦博、富弼、王延龄,如今则是韩琦、富弼、文彦博,副相暂且没有变动。

    先帝驾崩之前王丞相乞骸骨,以丞相之位在京荣养,此后不再参与朝政,今日给辽国使臣下马威那么大的事情也没有出场。

    朝中宰相的排位不能随便排,谁居前谁居后都有讲究。

    先帝在时文彦博文相公地位最高,富弼因为庆历新政那几年的经历处处受到钳制,王延龄是个老好人不喜欢参与纷争,不管怎么说都维持着表面的太平。

    韩琦被召回京城后直接被任命为宰相,他和富弼又都是推行过新政之人,平时关系也更为亲近,好在中枢重臣相处起来都有分寸,没出现两个人排挤一个的情况。

    都是身居高位简在帝心的人物,即便政见有所不同,聚在一起也能维持该有的体面。

    韩琦回京不久就赶上京师大疫和先帝驾崩,之后又担任山陵使处理先帝后事,刚刚忙完又要接待辽国使臣,事情一件接一件一直没闲下来过。

    富弼和文彦博等人都见过苏景殊,只有他一直听同僚口中听到这位苏小郎却从来没见过。

    这次终于见到真人,总得好好看看才能放人离开。

    唐门之事不能外传,可韩琦是宰相,没有什么事情他不能知道。

    大佬的人数有点多,包大人和他们同朝为臣拱拱手就行,苏景殊不行,他得挨个儿的行大礼。

    不必多礼。⒕_[(”韩琦笑着摆摆手,“小郎献出炸药有功,先帝已任你为秘书省正字,火炮炸药乃是攻城略地的神器,小郎觉得朝廷应当如何?”

    这小郎君看着年纪不大,经历过的事情还挺多,听说苏家搬来京城还不到一年,小郎君不到一年的时间就

    被两任官家召见,将来定有大作为。

    十四五岁,这个年纪入朝为官有些早,但是离入朝也要不了几年。

    几位同僚说这孩子在太学中成绩很好,让他看看有多好。

    苏景殊:!!!

    糟糕,来者不善,“让我来考考你”又双叒叕出来啦!

    苏景殊微微欠身,老实的不能再老实,“小子见识短浅,不敢随意讨论朝中大事。”

    火炮炸药乃是攻城略地的神器不假,但是刚才几位相公都说了开战是下下之策,他这时候说建议朝廷带上火炮去和契丹人干仗肯定不行,韩相公怎么把他往沟里带?

    韩琦眸中笑意不减,“小郎献上炸药应当是希望大宋能早日解决外患,是也不是?”

    苏景殊想了想,回道,“不用在战场上也可以。炸药还可以开山修路炸矿,能干的事情可多了。”

    他可没说炸药只能用来打仗。

    炸药用来开山可以节省很多人力,他老家蜀中那边和外界联系不太方便,蜀道难于上青天,用人力凿通山脉太难,用炸药就省事儿的多。

    合理怀疑唐门研究炸药就是因为蜀道不通,身为蜀中土著,想要个和中原一样四通八达的路一点儿也不过分。

    所以相公们不用担心制好的炸药闲着没地儿用,他们完全可以用来开山修路,绝对不伤天和。

    少年郎眨巴着眼睛介绍炸药的用处,打定主意不往朝政上提。

    韩琦挑了挑眉,也不生气,“也就是说,小郎觉得朝廷不该和辽国开战?”

    这下问的太明显,想转移也没法转移,苏景殊只能硬着头皮借答案回答,“相公们刚才说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老夫以为你这个年纪会支持开战。”韩琦说道,“大宋有契丹人无法抵挡的攻城利器,连朝中大臣都觉得现在可以打,难得小郎能稳住。”

    苏景殊:……

    包大人,韩相公真的不是来找茬的吗?

    不是他能稳得住,他只是单纯的有自知之明。

    包拯看看身旁绷着身子的苏景殊,再看看面前的几位相公,很是无奈,“韩相公何必为难一小儿?”

    “小小年纪便能逆转大宋在与辽国谈判时的劣势,这可不是普通小儿。”韩琦还没有说话,富弼先替他回了,“景哥儿在太学中敢说敢言,怎么在韩相公面前如此拘束?”

    苏景殊不着痕迹的往包拯身后挪挪,“回富相公的话,我怕生。”

    在场所有人:……

    “怕生”这两个字一出来,这小子就绝对和“怕生”不沾边。

    包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景哥儿,莫要失礼。”

    苏景殊只得又挪出来给各位大佬赔礼道歉,道完歉之后又补充道,“韩相公,小子对朝政了解不深,但是小子知道诸位相公皆一心为国。相公们的想法是深思熟虑之后才说出来,不知全貌不予置评,辽国之事听相公们的肯定没错。”

    主要是不听也

    不行,他不是宰相说了不算,什么时候他成了宰相再来问他还差不多。

    韩相公,您问早了。

    小小苏:心累.jpg

    韩琦年轻时也是锋芒毕露的人,宦海沉浮几十年才练就如今的老成,少年郎就要有少年郎的棱角,若小小年纪就如他们一般圆滑反倒不美。

    身边的几位同僚提起这小郎君都赞不绝口,连向来只觉得他儿子天下第一好的庞籍都难得是夸赞之语,今日一见,果然是个有个性的少年郎。

    他有预感,这小子将来到了官场肯定不会吃亏。

    两拨人说了几句便分开,他们还有别的事情要忙。

    韩琦等人的确不欲开战,但是火器却将另一个问题给提到了明面上。

    大宋冗官、冗兵、冗费这“二冗”问题根深蒂固,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起来非常棘手,他们在庆历年间已经栽了个大跟头,这次必须慎之又慎。

    火器的威力上去,军中便可以不用留那么多士兵,需得想办法裁撤兵员,而各地兵不知将将不识兵也是个大问题。

    朝廷要停止往辽国输送岁币,将来还要收回燕云十六州,军队的战斗力必须提上去,可兵不知将将不识兵就没法练兵。

    本朝打压武将打压的厉害,这种时候可以稍微放松一下。

    朝廷要防备武将藩镇割据,防备的前提是江山稳固。

    唐时藩镇割据严重,可是再怎么严重那些藩镇名义上也是大唐的藩镇,哪像大宋,他们大宋的确没有藩镇割据,因为能割据的地盘已经成了隔壁辽国的。

    一个辽国一个西夏,都是他们的心腹大患,太祖太宗皇帝时没有完成的伟业他们要继续完成,要继续完成就得有强大的军队。

    收复失地和开疆拓土干的事情是一样的,没有强大的武力绝对不行。

    几位宰相回衙门商量对策,苏景殊掀开车帘往外看看,等马车驶入御街才小声问道,“包大人,您和韩相公关系好吗?”

    他们应该都和韩相公没仇吧?

    包拯:……

    他在朝中的人缘是不太好,但也没有不好到是个人都是仇人的地步。

    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

    让他来说,他和同僚们能平心静气的说话都叫关系好。

    包大人没法说他和当朝几位宰相关系好,但是也不承认他和宰相们关系不好,听到这个问题着实沉默了好一会儿,看到苏景殊那带着忐忑的小眼神儿到底还是说回,“韩相公最近听多了你的事迹,今日正巧见面便多说了几句,不是对你有意见。”

    “听多了我的事情?”苏景殊心中有些不好的预感,“所有的他都听了?”

    包拯点头,耐着性子回道,“富相公这几日和他一起处理接待辽国使臣之事,闲暇之余该提的都提过了。”

    从无忧洞到炸药,从京城疫病再到如今的火炮,还有那至今没能找到踪迹的唐门,韩相公已尽数知晓。

    苏景殊后怕的拍拍胸口,

    这会儿一点也不觉得韩琦咄咄逼人了。

    韩相公很好,所有不让他讲唐门故事的都是好人。

    韩相公先前在北地军中直面契丹人▄_[(,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军中弊端。”包拯继续说道,“火炮只是武器,行军打仗不能只靠武器,只要军队强不起来,武器强也只是一时,几位相公应是想借此推动军中变革。”

    先以火器来威慑契丹人,然后变革强军,最后再正式和辽国撕破脸。

    西夏?小地方不重要,解决辽国的时候顺带着就灭了。

    古有汉唐拓土开疆,到他们大宋不光没能拓土开疆反而偏安一隅,打开舆图甚至可以说是和辽国西夏二分天下。

    他们若不能将失去的土地收回来,后世子孙该如何评价他们?

    如果后辈子孙不争气,他们甚至可能连正统的地位都保不住。

    富国强兵都很重要,但所有问题堆在一起不是快刀斩乱麻那么简单,他们只能慢慢把这一团乱麻给解开再处理,不是说有了强大的武器就立刻开战。

    开战后花费甚巨,一应开销都要从百姓身上获取,如今的赋税已经很重,要是再继续增加赋税,各地的造反就会增多。

    到时辽国那边没打完他们大宋内部先乱,就算有火炮也无济于事。

    苏景殊安静的听包拯给他开小灶,听完之后才犹豫的问道,“包大人,这些是我能听的吗?”

    包拯反问道,“你父亲在家不会和你讲?”

    苏景殊顿了一下,回道,“会讲,但是和大人讲的不一样。”

    包拯笑笑,“有何不同?”

    苏景殊悄悄往外看了一眼,确定离开封府还有一段距离才小声说道,“包大人,我爹没当过官。”

    言下之意,他爹是个愤青,虽然很多事情都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想当然的毛病很明显,有些想法连他都能听出问题,和包大人这种什么事情都经历过的不太一样。

    “你父亲才华横溢,不做官是朝廷的损失。”包拯摇头叹道,“我最初做官时也是什么都不懂只按照书上学的来,见多了经历多了才知道百姓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苏景殊受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包拯:“这话听着倒是有意思。”

    苏景殊赶紧回想刚才脱口而出的那句诗的出处,陆游是宋朝的,不过却是南宋的,现在还没出生,后面那句是说顺嘴了,让他想出处他还真想不出来。

    算了,开编。

    “之前在别处听到的句子,觉得有意思便记下来了。”小小苏一本正经的解释道,“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包大人您说是不是?”

    包拯抬眸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说话。

    马车慢慢悠悠停在府衙门口,苏景殊在门口下去,不知道他爹他娘他姐有没有从樊楼回来。

    要不去府衙看看展猫猫闲不闲?

    高台上的百姓和阅兵台上的君臣各自离开,所有人心情都非常美妙,汴京城上上下下谈论的都是那门看上去奇奇怪怪却威力巨大的大炮。

    大宋的君臣百姓高兴了,回到驿馆的辽国使臣却没那么好的心情。

    赵曙说到做到,明知道萧禧说身体不舒服是借口还依旧派了太医过去,整个使节团的人都憋屈的被太医把脉,想拒绝都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太医慢悠悠的诊脉,确定他们全都生龙活虎身体倍儿棒才慢悠悠的收拾药箱离开。

    护卫守在门外,使臣们坐在屋里面面相觑,谁都不知道能说什么,最终都将目光看向正使萧禧。

    萧禧脸色黑沉,“想办法把火器的技术配方弄出来。”

    旁边的副使小声回道,“林牙,安插在宋室的细作被小王爷捅出来后很多钉子都被拔了出来,咱们现在找不到能用的人。”

    萧禧的心态彻底崩了:该死的耶律梦龙!死了还不安生!!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大明:寒门辅臣这个作者穿书啦!恶婆婆重生后,全家崩剧情了从女子监狱走出的修仙者悍匪掠夺,掠天、掠地、掠众生狼人杀:我盔上有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