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直到竹子被打烂至类似泥浆的状况才停手。
走到这一步时,孟昭敲打了几十下,就感觉双臂酸软坚持不下去了,欧藏华则依靠深厚的内力,应该敲打了一下午。
随后就是第四步——制浆捞纸。
把打烂的竹料倒入水槽之中,利用竹帘在水中搅拌,使竹料形成薄层并附着在竹帘上,同时让多余的水分从竹帘四周流回槽内。
接下来就是第五步——压榨干燥。
大家配合着将竹帘翻转,使湿纸落在平板上,这便是纸张最初的模样。
可以把多张湿纸累积在一起,然后在上面加压木板,挤出大部分水分。待湿纸稍稍干燥后,逐张展开并进步焙干。
焙干的设备也很有意思,欧藏华以前还以为是直接晒太阳,却没想到古人玩出了新花样。
他们用土砖砌成通道,然后通道内生火,等土砖受热后,就把湿纸逐张贴上进行干燥。
之后揭下来,就能得到最终的纸张了。
整个过程很是繁琐,按照老师傅的说法,一批竹子从砍下来到变成白纸,要近一百天的时间。
欧藏华用这种取巧的方式,也耗费了四天时间才走完一套流程。
他点开自己的外挂,上面果然出现了‘造纸’这项技能。
只不过让欧藏华比较意外的是,这一回的造纸术初始便是中级了。
他果断花费五点声望,将其拉到了高级。
在一阵光芒之中,欧藏华的目光穿越了时空,落到了两百年后的杭州。
这里的百姓留着金钱鼠尾的丑陋发型,却依然对先祖留下的东西进行着改进。
他们的造竹纸技术与明朝基本相同,但在制纸料时减少一道蒸煮,增加两次曝晒,纸料用水碓春捣而非人工踩踏。
传统造纸术中,主要用竹帘作为抄纸工具,但这些人却是用铜网抄造。
欧藏华脑筋一转,便意识到用铜丝编成的铜网,要比竹帘坚牢,使用寿命也较长,并且能造出较薄的纸张。
除此以外,他们还会用青檀皮掺入适量的楮皮或稻草,制造出来的纸张洁白柔韧,吸墨和韵墨性能良好,很适合用于书画、拓印和印刷。
不知过了多久,欧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