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67章 名动燕园

第67章 名动燕园



    争执不下,于是两边派人到当代文学研究所,同样也是《诗探索》的编辑部,来找谢缅评理。

    “你们怎么看?”

    谢缅扫了一圈编辑部的人,基本上都是燕大的老师和学生,“若雪,你说说看。”

    “那我就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来个抛砖引玉。”

    白若雪站了起来,“其实那天,我也在未名湖,而且跟方言有过接触交流,我觉得《热爱生命》这种口语性极强的诗体风格,可以称之为‘口语化’。”

    “口语化!”

    顷刻间,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

    “说说看你跟方言具体交流了些什么?”

    谢缅说出了大家都想说的问题。

    白若雪简单地说了来龙去脉,“他觉得诗歌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就像唐诗一样,李白是豪迈奔放,杜甫是淳朴厚重,杜牧是婉约清丽,李贺的是辞采瑰丽,但也有白居易这种通俗易懂的诗,能够让一个字都不认识的老婆婆都能听懂,而且能听出里面的好。”

    “这个理念非常对!”

    谢缅点头,“只有旧体诗、近体诗,或者只有朦胧诗,又怎么称得上百花齐放呢?”

    “‘口语化’这个名称,就像这种诗体风格一样,让人易懂。”

    “我支持这个‘口语化’!口语化又不是现在才有,难道《咏鹅》不是口语?可没有人不喜欢,难道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是口语?”

    “将华夏传统诗歌的节律美和现代新诗的口语化统一起来,这或许会是华夏新诗的一种方向。”

    “没错,既然我们能支持争议不断的朦胧诗,为什么要反对口语化呢?”

    在支持口语诗的声浪里,也有不赞成的声音,意见出奇的一致。

    这种口语化的诗真的也能叫诗吗?

    “口语化的诗其实没有错,重点不在‘口语’,而是‘诗’。”

    谢缅沉吟半晌:“诗歌首先是表达情感,不是复杂的技巧,适当的口语化恰恰去繁从简,丢掉技巧,饱含感情,这很适合热爱诗歌而想入门的新人,能大大地推动诗歌在全国的普及和传播。”

    白若雪语气坚定道:“我完全同意谢老师的看法,我不觉得文学、诗歌就像一个圣殿一样遥不可及,也不希望一个人只有获得了进入文学史的资格、成为文学的圣人,才能去写诗。”

    “看来方言的这首《热爱生命》,写到若雪的心坎里了。”

    包括谢缅在内的老师,开起了玩笑。

    “老师,我认同的是方>>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野村极品神医重燃青葱时代破案:开局融合警犬嗅觉基因墨羽妖神记异界妖僧系统,但我没穿越啊宇宙无限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