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合适的具体数值。
俞允成他们在前面的工作中,已经把氧化铝的这个合适的数值试出来了。
“好,升锅至引晶位,降籽晶,通氩气,压强0.xkg。”
早已夹好的籽晶在籽晶臂的控制下,下降到坩埚中液面上方几毫米处。
“下种!”
“温度可以了,引晶。”
为了这个准确的引晶温度,俞允成在前面的实验中甚至用了两颗切割下来的籽晶。
“缩颈。”
“放肩,好,升温。”
“直径到了,转肩,拉晶。”
随着俞允成的口令,籽晶臂开始缓慢旋转提拉,一根散发这白炽光芒的圆柱缓缓成型。
这倒不是俞允成想当这个显眼包,去抢计算机的活儿,而是一开始的这些步骤,有很多都是要靠人眼和经验的,计算机和控制系统干不了这个活儿。
或者换个说法,在这个时候,计算机可以帮忙把各个参数控制得比较精确,但是工艺中的各个节点,有相当一部分它是做不了决策的,只能做执行,做决策的,还得是人。
晶体开始在旋转提拉中等直径生长,等直径生长过程中,等直径控制也是靠人在决策,计算机执行过程控制。
眼看长度差不多10多厘米了,再拉,多晶、位错这些毛病可就都要出来了。
俞允成开始招呼工作人员收尾。
随着细长的单晶尾巴缓缓的离开液面,俞允成下达了停炉指令。
停炉指令听起来简单,其实包括关闭加热功率、关闭气氛保护、真空系统停机等等一系列动作。
一通忙而有序的动作之后,整个试验的第一步算是搞完了。
剩下的,就要等冷却一两个小时之后,送检看检验结果了。虽然还不知道结果,不过至少整个流程都很顺利。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高振东对俞允成笑道:“看起来不错,至少没有发生意外。”
这可不是高振东在没话找话的硬捧,整个实验过程看起来基本上都在科研组的掌控范围内,没有发生超出预期的情况,对于一次初试来说,其实就已经是一种成功了。
俞允成抹了一把汗,虽然高振东设计了一个摄像机对着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