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可以这么说,这个穿深,只要运气不是太差,打大洋公约组织所有的二代坦克都没什么问题。
高振东一边看,一边点头:“嗯,最终选定了非制冷碲汞镉双波段?”
罗教授笑道:“对,为了节约成本和体积,使用的非制冷碲汞镉双波段探测器,这样一来,没有了制冷那一坨,成本进一步下降了。而且结构越简单,做起加固来就越容易。”
这东西不说一出生就要上炮弹,但至少火箭弹还是要上的,必须能承受一定的加速度、振动等环境条件。
高振东确定了一句:“红外探测器的性能足够?”
没有制冷,红外探测器的性能是要下降的。
“试验过了,足够的,对于行驶中、或者发动机关闭半小时以内的目标,发火率在85%以上。而且双波段探测器对于火堆等典型干扰源的误触发率,不大于10%。”
只要是跑着的机动车辆,那发动机温度就必然不低,就算是熄火,短时间内也是凉不下来的。
高振东前世,开过SUV,那发动机熄火半小时温度都还不低呢,更别说装甲车辆或者是重卡发动机那么大一坨了。
“嗯,这个数据不错了,犯错概率足够低就行,想要做到杜绝也没可能。”
要是真要把这些数据做到极限,那就得上红外成像之类的手段了,这年头明显是有点不现实了。
听见高振东的话,罗教授也很高兴,他的大部分研究工作,主要就是在高振东给出的技术里,挑挑拣拣,自由组合,最终选一个综合性能功能和成本最合适的组合出来。
这工作不能说是轻轻松松吧,至少也能说是难度不高。
看了一遍,高振东笑道:“这东西做得已经不错了啊,还有什么坏消息?”
在他看来,这个末敏弹虽然还没上布撒器和火箭弹进行测试,但是就现在已经完成的部分测试来说,已经很好了。
现阶段场地试验,综合命中率不低于55%,这是因为只要扔到了预定地域,解决了“不发火、误发火”两个问题,这个弹在命中率方面其他的问题就不太大了。
别看55%看起来好像没有导弹动不动70%以上的命中率高,但是这东西一打一大片,实际上是非常惊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