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合作搞好的材料,来到了医疗健康部。
和其他部委不太一样,医健部的技术方面,并没有一个总工,技术方面提统的,是医健部下属的医疗技术伦理委员会,医技委倒是有个主任。
樊老师来找的,就是这个医技委的主任,也是她的老同学。
“老同学,稀客稀客,难得见你来一次,请都请不到啊。”医技委主任看见樊老师,很是热情。
樊老师坐下来,也没多寒暄几句,就笑道:“我今天来啊,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情找你来了。”
医技委主任也笑了:“我就说呢,不过你只要肯来就好,好歹你也是医技委的委员,见年见月的才来一趟,不知道的别人还以为我给你穿小鞋,这我上哪儿说理去。”
人说笑几句,樊老师从包里拿出来一叠装订好的材料,先拿起一本,递给医技委主任:“你先看看这个。”
“嗨,你人来就行嘛,还带什么东西。”主任一边开玩笑,一边接过来。
樊老师笑着不接话,一会儿你可能就不会再开玩笑咯。
主任看着这第一份材料,看着看着神情就严肃起来,仔细的逐字逐句阅读,最后抬起头,眼里闪着惊喜的光芒。
“这是真的?”
樊老师点点头:“真的,第一例,是我在医院急诊坐诊的时候亲自接诊。另外,在这段时间,我的学生,还有京二医的同志在他们附院,也用这种手法救治了三例类似的患者,两例当即起效,有一例没起到作用,还是切开了气管。”
京城人多,两个大医院碰见几例类似病例,简直不要太正常。
别看听樊老师说起来,4例里面只成功了3例,就这个比例,已经让主任喜出望外。作为急救手法,这个比例那是相当之高了,哪怕这是在训练有素的医生手上才得到的。
“你还是这么喜欢到一线,甚至连急诊都去了,佩服佩服。”主任先忍不住夸了樊老师几句,然后站起身来,在办公室走来走去。
“嗯,你和京二医的同志,判断是对的,这种急救手法,的确值得推广!我们先组织点人,请那位发明这个手法的娄晓娥同志讲课,然后他们再回去开枝散叶,同时,在部里面发行的专业报刊杂志和医疗类科普报刊上,也做一下推广。积累一下数据之后,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