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儒家还是极其有战斗力的,在汉军的帮助下,这些儒生还真在这片大漠地区扎下根。成为了这些部落对外的交流员,帮助牧民斗奸商,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讨要大汉对牧民的政策支持等等。
正好大汉属于盛世时期,大汉带着漠南飞,让这里的牧民生活普遍变好,牧民们认为自己的好生活都是夫子带来的。
这里的牧民也没有让这些儒生失望,他们极其淳朴且好学,对儒家的夫子也是极其尊重。甚至尊重的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牧民们为了表达自己对孔夫子的尊重之情,会雕刻一个孔夫子的木像,而后这些牧民会在部落节日或者是重大事件的时候,在一个或者两个穿着儒家服饰的“儒生”带领所有部众一起朝拜孔夫子。
有时候还会带着牧民,齐声朗诵《论语》当中的内容。
儒家士子看到这幕的时候,惊的目瞪口呆,但一时间却不知道如何阻止这种风潮。
《论语》还有这种读法?
而从现在的情况来说,成效是极其显著的,在平虏堡的胡人,取了汉名,学会了汉话,甚至还有不少人学会了大汉的文字,为了千金市马骨,韩信把他们招募到漠南都督府成为汉吏当中的一员。
草原上的牧民都愿意成为大汉的子民,现在他们更是想要自己的小孩学会大汉的文化,去长安考科举,大汉要北伐,漠南都督府的牧民比汉民还要激动,时不时就有牧民想要加入大汉的军队,为天子建功立业,儒家的教化之功极其显著。
“你们这群调皮鬼,还不回去温习功课!担心夫子打你们的板子。”一声厚重的声音传来。
“夫子来了!”刚刚还缠闹不休的小屁孩们,顿时跑向自己的教室。
欧阳询看到韩信道:“见过将军。”
韩信笑道:“教化之事,胜过我大汉10万精锐,还请欧阳夫子多上心了。”
欧阳询道:“这本就是谋的职责。”
想了想欧阳询问道:“将军朝廷给我等夫子的补助情况如何?”
韩信道:“朝廷已经定下来了,像我漠南寒苦之地,夫子的俸禄每个月可以多300钱。”
想了想韩信解释道:“朝廷的花销也大,能增加300钱已经是天子全力争取了。”
几年的全民教育,大汉的高技术人才依旧缺乏,但基础普及文字的夫子却并不缺少了。
但大汉此时的普遍情况就是县城,郡城,乃至县城读书人众多,长安城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了,但很多乡村却是想招募一个夫子都难。
徐凡为了防止出现后世那种乡村教育崩溃的局面,于是就弄了一个补助法令,按照乡村贫瘠的情况,分三档补助,分别是每月100钱,200钱,300钱。
其中平虏堡既是边塞,又是贫瘠之地,补助是最定格的每月300钱。
欧阳询道:“我等清楚,能有现在的补助我等已然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