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之余,时时操练各种军阵配合之法。
这一个李基改良而成的“军户制”,几乎是将当下吴郡之中的优势发挥到了极点。
大量开垦的田地,大量外来的流民,大量军中精锐……
除此之外,还需要足够的钱粮,稳固的民心。
或许,“军户制”的外表似乎与屯田制有几分相似,但其内核无疑是截然不同的。
并非江东世家所以为的遣散士卒为民,而是藏兵于民,民亦是兵。
当下,吴郡所设军屯堪堪超过百个。
这并非是吴郡的极限只能设置百余个军屯,而是经过了严格筛选勇壮之士,最后初步设立了百余个军屯。
否则凭借着“军户制”的优待以及刘备的民心,恐怕吴郡遍地都得是军屯。
全民皆兵什么的,且不说火头军的切菜都得劈出火星不说,吴郡的粮食还当真经不起如此霍霍。
毕竟仅是吴郡都已经超过了三百万的人口,几乎等同于庐江、九江、丹阳、豫章四郡的人口总和。
人口即是战争潜力!
若是不论素质与后勤,刘备振臂一呼之下,在原本持续一年的“以工代赈”基础下,号召二十万青壮几乎是轻而易举。
如今,在府衙的一纸令下。
乘着夜色,一个个军屯之中的士卒尽数都动了起来,以着惊人的效率进行集中。
而吴郡内部平整宽敞的官道,让夜间行军也不至于严重影响行军速度……
这些军屯士卒平日是民,但更是兵!
或许未经过厮杀的他们还称不上精锐,但是经过了半年的操练,再加上日夜相处,一屯之内的士卒早已相互熟悉,有着类似于同乡之谊。
这让他们所能发挥的战力必然远胜于普通的郡兵!
在讨吴盟军以着水路完成了最后的集合,近十四万大军沿着溧水朝着阳羡的方向而来之时。
阳羡所在除了明面上光明正大从吴郡各地抽调而来的一万驻军后,还有着五万军户士卒也已经隐于阳羡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