讶,虽然听说了天子时不时就会出宫视察,但没想到视察的不只是百姓的生活,连农耕也不例外。
那可是要下田行走于田野之间的。
贾诩笑道:“陛下体恤民情,而且如今正值春耕之际,陛下让百姓用他发明的建安犁进行耕种,所以要亲自去看看效果。”
“陛下出宫已经有一个多时辰,算算时间也差不多快要回来了,孔明先生还是先随我去宣室吧。”
诸葛亮没有拒绝,随贾诩一同入宫。
这时候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
贾诩撑起伞,与诸葛亮漫步于宫廷之中,笑着说道:“春雨贵如油,孔明先生一来就下起了春雨,这可是好兆头。”
“陛下可是等先生已经等了许久了。”
听闻此言,诸葛亮好奇问道:“敢问中书令,不知陛下召见我所为何事?我只是一介布衣而已。”
“自然是要用先生。”
贾诩理所当然地回答道:“陛下与我说先生乃是大才,如今朝廷缺少的就是人才。”
“先生既入了陛下之眼,陛下定会给予重用,先生真是年少得志啊。”
虽然贾诩不知道天子看重诸葛亮什么地方,不过不妨碍他释放善意,说好话总是没错的。
而且现在诸葛亮尚且还是白身,这时候交好可比日后被重用的时候交好容易得多。
“中书令过誉了。”
面对贾诩的夸赞,诸葛亮依然保持谦虚,同时说道:“中书令称呼我为孔明即可,先生二字的分量太重,在下实在承受不起。”
若是青竹等人、刘琦等人称呼他为先生还行,但贾诩不仅比他年长,地位身份也远超于他。
这样的朝廷重臣对他一口一个先生的叫着就不太合适了。
“好。”
贾诩笑呵呵地应下,同时心中对诸葛亮有了初步的评价,他刚刚那么夸赞也有试探的目的在里面。
如果诸葛亮因为他这些夸赞就沾沾自喜或者惶恐不安,也就表明此人不过如此;但能不卑不亢还保持谦逊,这就难得可贵了。
“陛下的眼光果然毒辣。”
贾诩在心中对刘协表示了一番敬佩,然后也收起了试探的心思,和诸葛亮有说有笑地前往宣室。
宣室之中并非空无一人。
郭嘉、司马懿二人都在里面,正伏案处理奏折,见到贾诩和诸葛亮进来后纷纷将目光投去。
“这二位是?”
诸葛亮将询问的目光投向贾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