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夫.......”
写到中途,老人已经是心神激荡,情难自禁,他以一支秃笔一口气写下
“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
天幕中旁白响起
“要了解《祭侄文稿》我们就不得不说他背后的故事。”
“775年,大唐爆发安史之乱”
“安禄山在河北发生叛乱”
“仅仅一个月后,安禄山便携叛军攻入长安”
“在此次战乱中,平原太守的颜真卿,率军抵抗叛军”
“哥哥颜杲卿在常山郡抵抗叛军”
“侄子颜季明两地沟通联络”
“早在叛乱爆发之前,颜真卿就发觉安禄山有反叛之意,上报朝廷,朝廷却并未重视”
“颜真卿只能暗中加固城墙,积蓄粮草。”
“常山郡沦陷后,颜杲卿,颜季明父子,宁死不降,颜季明被砍头”
“颜杲卿被凌迟流血而死。”
“颜家上下30口人均遭戕害。”
“两年后颜真卿派侄子去寻找家人遗骸”
“最终却只找到了一头一足”
“面对这种惨状,颜真卿在巨大的悲痛中写下了这篇《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的第一部分回忆了侄子的生平,文字温馨美好,字体沉稳有力。”
“但是回忆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绝望”
“当颜真卿写到‘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的时候,内心已经是痛到了极点,字字血泪。”
“此时颜真卿已经不是在以书法行文,而是通过这篇文稿来宣泄心中的痛苦与愤懑。”
“当写到第三部分的时候,颜真卿>> --